在汉族大家庭里,大约客族民系与闽语民系的现实状态差不多,同样历史久远、人才辈出,同样拥有自己别具一格的语言文化体系,但同样都没有形成各自独立文字。世代相传的口语皆源于中原古汉语言,又有别于汉语的表达方式。从地域分布来看,闽族发端于江浙一带,主要集居于闽、浙、粤、琼、台等沿海片区;客族自中原地域起源,广布于华厦每个角落,仿佛大汉族源远流长的潜伏者,历久弥坚而不失本性。这或许就是客族人能身处各族之间游刃有余,又与各族息息相通、相伴始终的依据吧!
据族谱记载,我的家乡先民便是自秦汉以后,由中原而至江浙一带,再经江西,途经广东、湖南,一路蜿蜒辗转,到达两广交界;也有由汉水通长江,达湘江,过灵渠,顺漓江,沿珠江、南流江而来,最终与南越土著通婚、杂居、融合而成。表面上,生活方式看似无多少改变,语调、语音仅稍有不同,可是命途多舛,祖宗牌位尚在心中,故乡已远隔千万里之外。客族人历来信奉“父母在,不远游”的祖训。抛弃中原沃野千里,丢家弃子,离开温香暖玉般的安逸生活,扶老携幼,挈妇将雏,风餐宿露,经陌路踏上陌地,从此只能仰望血泪历史,从此只能仰望故土天空,得多大的勇气和毅力?
客族人一贯百折不挠,这与生俱来的禀性在每一次举家大迁徙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故土渊源在哪,未来家在何方?孰知曾经荒蛮的南越大地其实也可以变为遮风挡雨、休养生息的家园!上敬天地下拜祖先,敬奉高堂相敬如宾。春节祭祀场面宏大,清明节祭扫先祖墓地,仿佛是客族人一种执迷不悟的图腾,略可窥见客族人怀旧心情几许。
随着清明节如期而来,依然牵挂了客家后代子孙至今魂牵梦萦,千里而返。浅薄如我,经历了由童年而少年到青年入中年的岁月洗礼,逐渐由浅入深地领悟到客族人节日祭祀的含义:这是后人与先人交流的一种特殊方式。生与死,也许没有太多的隔膜。况且,一年的奔波劳碌争强好胜,我们确实要在与先人的无言对话中,作一次深刻的灵魂自我反省,以振奋新年里创造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当我抚去岁月的风尘弥漫,揣着坎坷与沧桑感人,站在初春的和熙阳光下,看见微寒的月色已在春天里洇染开来。或许,客族人暂时的心灵放逐,只是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次嬗变的真谛。
新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