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反间谍法》的立法背景
2014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以下简称《反间谍法》)经由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反间谍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战略部署后,在维护国家安全领域出台的一部重要法律。
《反间谍法》出台,有其立法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全面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长期以来,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不利因素仍大量存在,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和各种敌对势力把中国作为他们进行颠覆、渗透和破坏主要目标,一方面打着“人权”、“民主”等各种旗号,不断对我国进行思想渗透,煽动支持分裂势力,破坏国家统一;另一方面,继续利用我扩大开放的时机,以公开、合法的身份,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广泛收集、窃取、刺探我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情报,从事危害我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活动。此外,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斗争也对我国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1993年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以下称原国家安全法)规定的主要是国家安全机关履行的各项职责特别是反间谍工作方面的职责,难以在国家安全立法领域发挥统领作用。为了适应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需要根据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制定一部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国家安全法律,切实发挥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制止和打击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重要作用。结合当前国家安全工作特别是反间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国家安全部以原国家安全法为基础,认真总结了反间谍工作实践经验,起草了《反间谍法(草案)》,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间谍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新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