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一部由著名表演艺术家游本昌主演的古装电视连续剧《济公》,红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济公活佛成了妇孺皆知、受人尊崇的艺术形象。在去年初秋的一天,我们怀着崇敬而又渴望的心情,慕名前去浙江天台,游览了那里的济公故居。
济公故居位于天台古城北门外赭溪南岸的永宁村石墙头。这里是济公降生和成长的地方。我们看到,济公故居宅第门楼面临大街,门顶”千年故居,济公家园”一行大字十分醒目。装饰华丽,雄伟美观。两侧各有照壁一座,西侧为著名书法家沈鹏题写的行书鎏金大字“济公故居”。大门东侧为周恩来评价济公的题词手迹:“人民很喜欢济公,他关心人,为不公平的事抱不平,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济公的美丽传说。”这一段简朴的话语,道出了天下百姓的心声。步入门楼,对面影壁上是四个篆书大字“慈悲人慧”。向左转身,便是“李府”正门。宅第为形制规正的“三进九明堂”,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一进三院”。这是天台在南宋时的建筑形式。一进是前厅院,二进是中堂院,三进是后堂院。每个都是四合院。正庭堂是该院主体,两侧厢房各有走廊于厅堂相连。前厅是接待宾客之所,中堂是家族议事、招待贵宾和举办庆典的场所,后堂是家族祭祀和供奉祖先灵位之所。现在后堂供奉着济公和历代祖先的画像。东西两侧的二层木楼厢房,楼上是家族成员居室,楼下是书房、账房和管理人员住室。三个院落都是天井较小的“四水归堂”式,寓有“积水聚财”之意。地面是彩石镶嵌而成的图案。整个宅第粉墙黛瓦,装饰简洁,方正规整,寓意深厚,既富有仕宦之家的格调,又体现了素淡、高雅、古朴和自然有生气的立意;既凝聚了济公家族数百年的历史,又融汇了济公文化的根本。济公李氏祖居,将宅第街坊、楼台亭阁和水榭园林荟萃为一体,内聚人间灵气,外撷仙山精华,实为不可多得的旅游育人名胜之地。
看了“李府”之后,我们又来到它东边的陇西园。这是济公李氏的私家花园,因追溯先祖源于周、秦、汉陇西郡而得名。门两侧置有一对石雕的雌雄麒麟,园门对面是碑记照壁,门上高悬有“陇西园”三个大字的鎏金匾额。透过园墙上的石漏窗,即能窥见园中的一些景象。开门入园,其中的殿、亭、楼、台、廊、榭、桥、池、假山、树木和花草等“多方胜景”,美不胜收。园中的金桂、红豆杉、观音竹、银杏、盘槐、白玉兰等名贵花木,点缀得恰如其分。全园分八个景区,济公佛殿和大佛殿为朝拜区,水榭为接待品茗休憩区,醉仙楼为饮食文化区,假山为观景摄影留念区,东北游廊为艺术欣赏休憩区,药铺象征特色经营区,水池和钓月亭为全园中心观景点。跨进园门,一泓形似济公永不离身的酒葫芦形的池水便映入眼帘。步过曲桥,入亭四望,全园景色一览无余。钓月亭巧夺天工,独具匠心地使用了江南园林的借景手法,人们在亭中可以欣赏到水池中的月亮。济公石葫芦旁写着”葫芦圣水降福地,点水佑民济三千”。池北的济公佛殿统领全园,是陇西园的主体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五间,高雅庄严,古色古香。殿内供奉一尊大型汉白玉济公活佛塑像,形态逼真。顶挂佛珠,腰系葫芦,手提芭蕉扇。佛像背后屏风是一幅楠木雕刻“五百罗汉图”,画面上五百罗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通过观览和济公故居管委会主任王明德交谈,我们对济公其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济公是人们对南宋禅宗高僧道济活尚的尊称。他是北宋陇西元靖王李崇炬的八世孙,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夏历十二月初八日。出生后,天台山国清寺住持为他取名修元,又作修缘、心远。从此与佛门结了深缘。他父母双亡后出家于国清寺,十八岁随师去杭州灵隐寺。南宋嘉定二年(1902)夏历五月十四日圆寂于净慈寺。骨灰安放在杭州虎跑塔中。现在人们可以看到,在杭州灵隐寺供奉着济公活佛巨型塑像,有他的生平简介。他一生浪迹天涯,济世为公,无我利他,扶贫济困,惩恶扬善,深得百姓崇拜。济公传奇的一生,给中华民族创了一笔瑰丽的精神财富,造就了中华文化大典里的辉煌篇章——济公文化。为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弘扬传承济公文化,让济公精神千秋永传,天台县人民政府于2004年建成了济公故居这一具有南宋建筑风格的旅游胜地,如今展现在世人面前。投资四千多万元,占地十七亩,建筑面积六千三百多平方米。
我想,当年济公作为一名官宦人家子弟,却毅然舍弃如此富丽堂皇的百万家财,选择了一条一柄破扇相伴,扶摇众苦,救民济世的佛家之路。这对于生活在今天的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是有深刻的启迪的:为善,才是我们最好的人生。
新闻推荐
(上接第一版)提高新闻舆论工作能力水平,增强国际话语权是重要内容。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面貌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在国际上有理说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