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有部很火的电视剧叫《我的青春我做主》,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人标榜自己的命运自己主宰。但芸芸众生,往往事与愿违者多。就连高居庙堂的官老爷都无奈地感叹:自己有时调研就像演一部下基层的电视剧,事先有脚本,事中有导演,事后露露脸,自己就是一个演员。
有一位领导到某县的一个网箱养鱼基地调研,行程被安排得妥妥帖帖的。知道当地有个养鱼能手,领导要求去现场看一下。基层领导唯唯诺诺引领而去,拍着胸脯信誓旦旦说:“这不是假的,绝对真实。”果不其然,网箱主人举网兜在网箱里一捞,一条七八斤重的鱼王便展示在领导面前,于是啧啧之声不绝于耳,鱼王也跟着领导登上了报纸版面。中午工作餐时,三个菜,全是鱼的,养鱼者高兴地向领导汇报,“鱼王”已变成盘中餐了。未几日,又一位领导到该网箱养鱼基地调研,照例又现场打捞一番,不曾想,又捞出一条七八斤重的鱼王。举着鱼儿,领导越看越不对劲,这鱼咋看着这么眼熟呢?其大小、长度怎么和荣登报纸的那条鱼儿有诸多相似之处。细细打听才知,这条鱼便是前几日领导捞到的那条,它“死而复活”了。领导知道自己被忽悠了,愤而离席,闷闷不乐。知道“镜头穿帮”,基层领导终日惶惶。
其实,现实生活中,官员下基层“被安排”的现象屡见不鲜。走到基层,某些人就仿佛出演电影、电视剧的演员,被“导演”呼来唤去,提前通知被调研单位的多,微服私访的少,调研走的路线、看的点事先安排的多,临时抽查的少;调研题目提前安排,调研线路提前设计,调研现场提前准备;去条件好的地方多,到环境恶劣的边远地方少,开座谈会、听汇报多,直接到群众中听意见的少;方方面面陪同人员多,真正同群众面对面交流少;调查研究跑马观花、研究问题浅尝辄止。搞调研,重形式、轻实效,应景式,没有真正沉下去“解剖麻雀”……由此,听到了假情况、假数字、假典型也就不足为奇。导致这种问题的出现,除了基层某些人善于忽悠之外,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官员自身,他们心里面把自己看成“官”,把群众看成“民”,“官本位”思想作怪,习惯于高高在上,其结果就是“晚上想好千条路,早上起来还是磨豆腐”。
常言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套用一下,不想当导演的演员也不是好导演。娱乐圈中常有人“演而优则导”。平日里下基层被安排、被忽悠惯了的官员,当“演员”多了不妨也学学明星们,自己当当“导演”,我的调研我做主,该去哪,看什么,问什么人,了解什么情况,自己说了算。在这方面,重庆的“田坎书记”、“农民书记”邓平寿已作出了榜样。这位书记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农民的问题在地里,我坐在小车里,农民不会来找我说话。”当地的群众从来不把邓平寿当做“官”,而是当做兄弟看待。其病逝后,成千上万的群众自发地为他送行,走了整整七里路。官与民感情如此深厚,是因为他和群众打成了一片。
不当演员当导演。如果官员们都不受制于安排,不乐于被安排,真正沉下身心,成为行走乡间的“服务员”,何愁其爱民情怀、暖民情结、公仆之心不得于彰显,何愁百姓不拥护,不拍手称快?
新闻推荐
据《华商报》报道,7月13日早上,35岁的农妇贺某入住陕西绥德县医院,当日下午3时39分顺产男婴后大出血,于当晚9时20分身亡。医院监控显示,妇产科医生护士在产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