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芜湖,自古以来人才辈出,尤其是书画界的名家更是高手如云、名不虚传。而这些名家中,以山水为创作题材,并继承了新安画派特色的画家也不在少数,而尚亭勇便是其中之一。近日,当记者见到尚亭勇时,他正在工作室创作一幅山水画。放下手中的笔,他对记者讲起自己一直执着追求的艺术之路以及对家乡山水的独特情结。
尚亭勇,听帆楼主人,1969年生于安徽省芜湖市,主攻山水,学传统、师造化、访名师、勤读书,集琴诗书画印为一身,画内画外齐用功,其山水追求诗情画意琴韵的三者合一,做到一画一诗一境,有“江城才子”之誉,其绘画艺术蒸蒸日上,前景可观。
尚亭勇现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姑孰画派研究会理事、安徽省当代山水画研究院理事、安徽省书画研究会会员、芜湖市黄山画院会员、芜湖市铁画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他还被中国书画人才档案库收录。2015年出版《邮票纪念珍藏册(尚亭勇专辑)》在全球发行,作品深受国内外众多收藏家喜爱。
自然滋养艺术情愫
尚亭勇自幼生活于江边,家离长江不足百米,他年少时的艺术启蒙与那条养育江城人的母亲河息息相关。“因生活在江边,父母亲每天都会去江边洗菜、淘米,而我就在边上捉螃蟹、捞小鱼。站在江边,时常会看到帆船驶过,每当这时,我就会望着那情景产生遐想,这些船从哪里来,将驶向何处?现在我的画中会较多的出现长江和帆船,并把工作室起名‘听帆楼\’。”尚亭勇告诉记者,虽然时代变迁,那种原生态的生活已一去不返,但江和船已融进他的血液,那是他心灵深处的一方净土。
每个人的少年时代都会在他以后的人生路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尚亭勇回忆,在他6岁时,有一年去四川农村舅舅家生活过一段时间,村里人的生活都非常朴实艰苦,孩子们上学都会经过一条河,河上有一只木船,船两头都有长绳拴在两岸,没有船夫,只能自己拉着绳子过河。村民们生活条件虽然简朴,但却丰富多彩,磨豆腐、制篾器、凿石磨……那段时间,尚亭勇说是他人生的第一课堂,是那里的世外桃源生活给了他艺术的情愫。
说起画画的初衷,尚亭勇颇有心得体会,从小他就对画画很感兴趣,记得小学一年级时,美术老师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白纸,任意画线条,画完后,老师就对尚亭勇的画非常赏识,觉得他的线条有节奏、有韵律,从那时起,尚亭勇对画画就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学校的美术活动,尚亭勇都会获奖。他包揽了班级的黑板报的书写和绘画。
初中后,尚亭勇开始学习中国画,年画、报纸上名家名人的中国画都成了他临摹的对象。街坊邻居见他画得有模有样,经常还向他讨要画。尚亭勇从小就是一个喜静的孩子,当别人都在外玩耍打闹时,他便安静地在家里写字、画画、篆刻。“五年级就学会了篆刻。篆刻是成本低的爱好,可以重复利用,磨平再刻。”尚亭勇说,自幼在篆刻上下的功夫,对于现在的绘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滋养。
用画叙述人生感悟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绘画亦是一样,只有经过千锤百炼的无数次临摹、练习、研究,还有来自生活中的丰富实践探索,加上天性的感悟,才能成就一个真正的画之大家。尚亭勇深知这一点,他为了完成艺术梦想,2007年,他辞去芜湖港的工作,一心钻进了绘画艺术中,他苦读美术史,去北京等地拜访吴冠中、郑百重等书画名家,与他们交流探讨,从中汲取中国画的精华。
尚亭勇的画多为一河两岸的情景,他的画古淡天真,爽朗清逸,笔简意远,墨法于清润飘逸中多了一份宁静闲雅之韵。尚亭勇告诉记者,自己心中的景和元人画家的作品有某种审美思维的暗合与重叠,如倪瓒的画有一种特殊的构画方式就是一河两岸,这些画也并不是为了刻画某种具象的景色,而是刻画出内心的景象。
尚亭勇告诉记者,他的“一河两岸”一是小时候的生活环境给了他灵性和滋养,形成了他自己的审美情趣。而他的另一个理解是,“两岸”就是此岸与彼岸,人们总是在此岸时渴望去彼岸,而此岸就是当下,彼岸就是更美好的生活,从此岸到彼岸是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追求,但孰不知到了彼岸却还有彼岸。尚亭勇认为如果没有此岸又何来彼岸,一幅画中,如果把此岸去除,整个画将不成画了。回头来看,当下才是最美好的,人是要有追求,但还应该扎实地活在当下,才有美好的明天。尚亭勇用画叙述着他对人生的感悟,当下社会大环境略显浮躁,人心功利,尚亭勇坦言自己下岗后经济条件一落千丈,生活艰苦,但走上艺术之路完全源自内心的选择,并不掺杂太多外在因素。
诗琴画意总相随
尚亭勇作画,常在画中题诗,这不仅佐证了他的文化底蕴,也成为他画的又一特色。他不仅有一帮画友,还有一帮诗友,这与他平时多读书,勤写文章有关。如一幅《鱼》,虽然画面中只有一条鱼,但画中的题诗让人又读懂了“我是一只鱼,误入楮素里;众人皆好奇,有谁懂我语?”的意境;另一幅则是一幅荷花图,浅淡笔墨画荷,水下一条悠闲的小鱼,构图取势简洁疏朗,色调淡雅。他题诗道:“兴笔再起画荷花,不媚方家不媚她;撑起一片清凉地,逍遥自在小鱼儿。”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相映,实为佳作。自古,人以诗言志,以诗传情,尚亭勇先生以诗文入画,由画成诗,诗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意境自然高远。
古琴也是尚亭勇的一大爱好,他认为画家不能是画匠,好的画家应该具有综合修养,抚琴是对他绘画思想的补充和滋润。作画也好,弹琴也好,都是尚亭勇致力于传承中国文化的方式,他把琴画的融合作为自己终生的追求,他曾多次参加古琴音乐会,也吸引众多古琴爱好者前来求教。他游刃于琴画间,以独到的绘画语言和艺术行为,继承、传播、弘扬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本报记者 陈轶敏
尚亭勇作品
新闻推荐
我只是想好好把葱油饼做下去,赚钱养家糊口之余,也能让想吃的顾客吃到。”——网红“阿大葱油饼”的主角阿大说。因BB
“我只是想好好把葱油饼做下去,赚钱养家糊口之余,也能让想吃的顾客吃到。”——网红“阿大葱油饼”的主角阿大说。因BBC的报道走红的“阿大葱油饼”,因为无证经营再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在上海市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