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芜湖古城靠近九华山路一侧的太平大路上,有一处气势不凡的庞大建筑群——段谦厚堂,古城百姓称之为“九十九间半”。段谦厚堂建于清末,它的建造者是吴廷斌(1839-1914)字赞臣,安徽泾县茂林人。据《清史稿》记载,官至山东布政司,实授山东巡抚,并数次代表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在泰山之巅举行祭天仪式。至今泰山还留有吴廷斌的一处石刻手迹“东天一柱”。此外,吴廷斌还参与了山东大学的创办。
1914年,吴廷斌去世。1925年,吴氏后人将“九十九间半”卖给了段君实,堂号变为“段谦厚堂”。段君实去世后,房产由他的三个儿子段熙仲、段季休、段天煜和侄孙女段凤楣四人共同继承。这些人中以长子段熙仲名气最大。段熙仲(1897-1987),最初就学设于芜湖的安徽公学农科,1915年考入武昌中华大学预科,后又考取大同大学,师从胡敦复先生。1923年考入金陵大学文科,并在东南大学旁听国学大师柳诒徵先生的讲课。从这时起,段熙仲和柳诒徵结下了长达三十年的师生情谊。段熙仲1927年从南京东南大学文学系毕业后,来到位于安庆的安徽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内迁重庆的中央大学任教,建国后任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并定居于南京直到去世。他在古籍整理方面颇有建树,学识上文史兼通,尤精于礼学,著有专著《礼经句读》《楚辞札记》《礼经释名》《水经注疏》《春秋公羊学讲疏》等,是一位著作等身的知名学者。
段谦厚堂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面阔7间26.5米,进深8间16米;第二部分面阔26.5米,进深23米;第三部分分前窄后宽,呈梯形,总占地面积1123平方米,建筑面积1055平方米。该建筑无论是用料还是做工都十分考究,尤其是第一部分的雀替相当精细,第二部分梁架粗壮,线条优美,在古城的建筑中首屈一指,弥足珍贵。三个部分的整体布局大致相仿,正中是明堂,房间对称分布于东西两侧,一楼为层高3米多的主人居室,内部空间高敞舒适。二楼层高较低,供下人居住。
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段谦厚堂成了寻常百姓的住宅。
姚和平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国庆长假将至,人员外出旅游和各类节庆活动增多,公安部消防局9月26日发布消防安全提示,提醒公众注意节日期间消防安全。1、举办集会、游园等大型群众性活动,应依法向当地公安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