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晚报记者 彭莉
截至9月1日,“2016圆梦行动”累计收到爱心捐款623087元。其中,现金捐款205137元,长期协议捐款387950元;共有25名学生获得长期资助,3名学生获得一次性定向资助。
今年,由市总工会和攀枝花晚报共同发起的圆梦行动进入第12个年头,在面对诸多不利因素的情况下,爱心接力却未曾停步,众多热心市民、企业以及外地网友、微友,纷纷伸出援手,为身处困境的学生照亮前程。
圆梦十二载,感动一直都在。爱心创造奇迹,温暖的故事还在延续……
翻山越岭的调查
为了准确了解参加“2016圆梦行动”贫困学子的真实信息,从今年5月开始,攀枝花市各基层工会工作人员便投入到紧张的备战状态,走村入户,挨家挨户核实学生家庭情况、个人信息。最终,申报参加今年圆梦行动的贫困学生共49名,公示45名。
前期近三个月的入户调查,战线长、工作量大,对基层工会工作人员来说,这是一项高强度的工作。仁和区总工会保障法工负责人谢倪琼,已经连续12年参与其中,她的足迹几乎遍及仁和区13个乡镇1个街道的每个角落,走访了上千个贫困学生家庭。
“不能让孩子因为贫穷进不了大学!”众多像谢倪琼一样的基层工会工作人员,为了这句承诺,翻山越岭,不言苦累,坚持到底。
自强不息的故事
为生动还原贫困学生的真实处境,寻找贫困学生面对困境自强不息的感人瞬间,每年夏天,攀枝花晚报的记者都会跋山涉水,数次前往偏远山区采访……
7月22日,“2016圆梦行动特别报道”正式启动,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攀枝花晚报、攀枝花晚报官方微信、攀枝花晚报公众微信号“后来如何”同时跟进报道贫困学生的励志故事,为帮助他们圆梦大学而鼓与呼。
34个贫困学生身处困境、自强不息的励志故事,一双双满是渴求的眼睛,一张张满含泪水的脸庞,再次牵动攀枝花人的心。
源源不断的捐款
这个夏天,不少热心市民、爱心企业拨打捐助热线,表达资助意愿,用无声大爱为学生们撑起一片蓝天。
连续多年资助贫困学生的明先生在妻子去世后,他延续妻子的爱心,今年再次结对长期资助两名学生;退休教师杜汉芝,通过本报了解到贫困学生的励志故事后,被深深触动,很快送来1000元爱心助学金;家住米易的肖女士,今年结对帮扶四名学生,承诺资助他们读完大学……
今年,市荣昌化工有限公司、攀枝花能缘化工有限公司、市世文清洁服务有限公司、市万林物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四家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结对帮扶五名贫困学生。
不管企业面临什么困难,九年来,市荣昌化工、能缘化工董事长许胜坚持践行诺言,“只要公司还在,我们就会参与圆梦行动,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共同推动互帮互助的文化传承”。
来自远方的关爱
今年,攀枝花晚报官方微信、攀枝花晚报公众微信号“后来如何”加入“2016圆梦行动特别报道”,学生们身处困境、奋发有为的精神获得无数微友、网友的关注和点赞。
7月21日,“后来如何”微信公众号推送了考上重庆医科大学临床药学专业的贫困学生曾金茹的励志故事。在深圳开建筑公司的重庆人刘女士看到微信后,当天即拨打2016圆梦行动捐助热线,承诺资助曾金茹五年生活费。
来自江苏省苏州张家港的网友郁春萍,通过网络了解到贫困学子周未平和沙银的故事后,决定资助周未平读完四年大学。在开学前,郁春萍还给沙银和周未平寄来几套新衣服,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早日走出困境。
正在延续的感恩
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学生们终于如愿以偿,陆续开始去大学报到。
“因为有你们的付出和关爱,我会更加坚强地走下去。”
“大学校园和想像中一样漂亮,未来的求学之路我将全力以赴,不辜负好心人的期望。”
……
今年受助学生姚林静、蒋玉灵、李坤等纷纷发回信息,分享上大学的喜悦心情,感恩好心人的关爱。
今年,“2007圆梦行动”受助学生王登金、石正昌,“2006圆梦行动”受助贫困学生赵攀再次爱心接力,变身资助者托起“弟弟妹妹”的大学梦,用自己的方式感恩他人,传递温暖。
“2016圆梦行动”已经落幕,但是,圆梦的故事尚未结束。因为有爱,阳光花城将变得更加温情和美好。
新闻推荐
□新华社记者高健钧魏梦佳北大校长林建华日前表示,未来将尝试取消院系领导的行政级别,释放出“去行政化”改革的积极信号。然而,高校并非孤立于社会,只有象牙塔内外形成合力,通过制度设计倒逼“官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