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9月7日电(记者 罗沙)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行政诉讼中司法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首次对非刑事司法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作出规定。
根据该司法解释,非刑事司法赔偿案件中,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人身权造成精神损害的,应当依照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造成严重后果的,还应当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据介绍,该司法解释明确了非刑事司法赔偿责任构成的一般条款,细化了非刑事司法赔偿中的侵权行为范围,将违法先予执行予以单列,并将违法行为保全纳入侵权行为范围。
此外,司法解释明确了非刑事司法赔偿的免责情形与责任划分原则、特殊情形下赔偿请求人与赔偿义务机关的确定,还明确了非刑事司法赔偿案件的诉讼程序、执行程序与赔偿程序的衔接以及案件的审查要件等。
该司法解释将自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记者刘羊旸、林晖)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21日表示,“十三五”脱贫攻坚期间,每年开展一次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活动,主办单位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这一奖项的设立标志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