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 墨
格非是当代实力派作家,早年因短篇小说《迷舟》蜚声文坛。他与苏童、余华并称“先锋作家三驾马车”。他的写作风格坚韧、优雅而纯粹,既体现深厚的世界文学素养,又能曲尽汉语的美与微妙。在其散文集《博尔赫斯的面孔》中,让人看到他睿智的面孔慢慢显现。
书中,他的游记、忆旧文章,叙事轻捷,妙趣横生;读书札记和文化短评往往切中要害;文学评论则优美耐读,见解透彻,兼具学术文章和散文之长,是不可多得的经典。格非一边充满感情地回忆童年时光、学生时代、游历见闻,一边以建立在深厚文学素养与广泛阅读量上的理性判断评价,诸如马尔克斯、托尔斯泰、福楼拜等欧美经典作家作品。对于一个喜爱并想更多了解他的读者,此书的前一半可谓一个窗口。对于更为广大的文学爱好者,此书的后半部分相当于一门精彩不容错过的文学公开课。
多年前以“作品深奥”著称的格非,如今也开始慢慢改变自己。格非不希望让作品回到谁都看不懂的模样,所以能让读者解决困惑,不仅是格非选取读物的标准,也是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给读者带去的感受。《博尔赫斯的面孔》中的文字,细腻考究之下又透出矜持和顽皮,往往忽然来一句冷幽默,让人大笑不已。小说家写的叙事散文,自带悬念,节奏感浑然天成。从《乡村电影》、《师大忆旧》、《乡村教育:人和事》等文章中,我发现格非颇具写散文的天赋,记事写人栩栩如生,画面感极强,幽默感时时弥散出来,读来意犹未尽。
格非以深情的笔触,回忆了以往生活的点滴。他在《师大忆旧》里描述当年难忘的岁月:“余华来上海改稿,常到师大借宿。安忆也来过数次,记得一年冬天的午后,她在我的寝室里略坐了坐,就觉得寒气难耐,便执意要将她家的一个什么暖炉送给我。她给了我镇宁路的地址,也打过电话来催,不知何故,我却终于没有去取。”由此可见,作家需要对外界事物足够的敏感度,以及好的记忆力,早年形成的感觉,足以影响一个人的写作。
格非兼具一流作家和学者两重身份,所写的文学评论,不落窠臼,历来令人称道。这本书以《博尔赫斯的面孔》为书名,足以看出格非对博尔赫斯的喜爱程度。生活中的格非像博尔赫斯一样,擅于寻找新的发现。时代变迁,他作品中的玄奥,正被当下的生命经验慢慢见证,这或许就是格非的魅力与价值所在。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柏雪)刑满释放仅仅3天的贩毒男子,出狱后竟不思悔改,因为吸食毒品再次落入法网。近日,寿县公安局涧沟派出所在办理户籍业务期间查处了一起吸毒案件,依法对违法行为人张某某做出行政拘留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