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凤
艺术的终极是表达自我,同时提升人类集体的美学情感,以至于建设人类精神家园之上的美学信仰。美的本义绝不仅仅是美,而是美学,它是凝结所有美的发端、美的能力与美的精神的概括。美,开始于人,有益于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学即人学,风格即人格。作为地域意义上的特殊的生命群体,人类创造的一切文化又都是地域文化,生活于什么地域环境,就会生成什么地域环境的性格,就会创造什么地域环境的文化艺术,此为千古不易的定律。
从地理位置上看,山东属于北方,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和人文历史积淀,让这片土地拥有了区别于其它地域的显著特点,画史上,山东籍的高手巨擘不少,很多还是开宗立派影响古今的人物,活跃于当代画界的画家更是不在少数,徐正、秦杰、李京波、刘昌盛,就是其中之四。此四人皆生长、生活、创作于山东,皆是西洋画创作与中国画创作齐头并进的学术性画家。尽管他们都历经学院派的长期浸淫与锤炼,潜心从事东西方绘画的研究与实践,与许多画家一样将美学视野放眼东西方之时,更是关注和参与着当下全国前沿美术的发展,广收博取,不断探索,自身绘画面貌都有着独到的一面,都与古为徒,与西方绘画为徒,力求“笔墨当随时代”的时代性。作为生于山东、创作于山东的画家,这是徐正、秦杰、李京波、刘昌盛的共同特点。世界上绝没有重复的人,绝没有重复的艺术,和而不同是最佳状态,分析这四位画家的绘画作品,你会发现他们在具备诸多共同点的同时,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美学追求与风格特点。
徐正,菏泽人,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资深教授,年前就以水彩画赢得了美术界的关注与尊重。多年来,他一直从事着中国画的钻研,与西洋画并举,彼此观照,互相促进。此次展览中的作品多为山水画。他的山水画笔墨通透,用笔爽朗利落,意境高远,一个重要特点是将人物在山水中的比例放大,与传统山水画中的“豆人”相比,他有意识地让画中人物的体量增大,让“人”增大,尊重“人”,关注“人”,与新时代的人文精神相得益彰。徐正山水画中的“人”多为高士,偶为侍女,他们或高山观云,或松下听风,或水边听泉,或月下赏花,虽著古人衣裳,但传达出来的是一种古雅的新意,丝毫没有造作之嫌。对于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而言,能于古意中出新,实属不易。而他的书法也是别具一格,将章草的古朴率真与魏晋行草的潇洒风骨有机融合,朴厚,劲道,文气,有看头。
秦杰,生于黄海之滨日照的山东大汉,却有一颗玲珑文心,少时即对绘画深深迷恋,中岁负笈北上国家画院,拜师当代名家唐勇力,专攻人物画,一朝一夕,进步可观。人物画中,他偏爱爱国诗人屈原,偏爱侍女美人。英雄美人,在传说里、在戏剧里、在诗歌里、在绘画里是从不分家的,他们都是美的代名词,美到了极致,就会互相欣赏。无论是屈原的高洁,还是美人的高洁,都是画家内心深处对高洁人格的敬慕与追求。秦杰将英雄与美人请进了自己的笔墨,描绘之,欣赏之。秦杰对新时期中国画中的人物画是下过苦功的,看得出,他从蒋兆和、石鲁、周思聪那里获得了艺术上的认同感,尤其是从自己的老师唐勇力那里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不断锤炼自己的造型与笔墨。
李京波,生于古莒,少年时代即成名一方,后来成为中国美协线描研究会副秘书长、日照市美协主席。他擅长工写,尤长于线描。线是传统中国画最基础的部分,中国画是线的雄辩,此乃中国画不二法门,李京波在线的美学上颇有心得,笔头功夫了得。笔者曾见他现场创作,下笔放达,游刃有余,其作品主要特点是凸显线的生命之美,以此带动笔墨的生命之美,营造画面整体的简洁、硬朗、爽利、劲道之美,他之所以对景写生能力很强即缘于此。在体裁方面,他花鸟、人物兼能,获得过的高级奖项不少。李京波的主要精力放在花鸟上,绘画题材宽泛:四君子、荷花、凌霄、苹果以及紫荆花、地涌金莲、铁树、荔枝、枇杷等热带花卉水果,都是他的强项。
刘昌盛,古曹州人,年纪轻轻的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山水、花鸟、人物都擅长,工笔、写意的好手,憨厚本分的他,更是不问世事,孜孜以求,他对待中国画的状态让笔者想到齐白石的“书画乃寂寞之道”。古人云“书如其人”,其实,画亦如其人。如他的人一样,刘昌盛作品的特点是真诚,扎实,一丝不苟,于真力处见人格、见功夫。他的西藏风情组画,凸显天地人三者合一的哲学理念,高原景物、人物情态、穹窿顶式构图,让人想起宗教情怀。他的山水画,追求一种装饰性,在以传统功夫为底色的基础上赋予一种不是很强烈的构成意味,显得比较有新意。他的花鸟画主要强调传统笔墨语言的使用,并非他倾注心血的画种。
分析了以上四位画家,让我们回到一个方位———北方,并回顾一下这个方位在中国美学上的位置与演变。
明代董其昌将山水画分为南北宗,此分类标准一直影响到今天。董氏分类有其深刻的人文依据、美学依据甚至是科学依据。相对于南人绘画对笔墨趣味的考究、诗意的营造、美学的玩味而言,北人所画作品大多走向奔放、粗犷、深沉与豪迈,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北派画家并不如南派画家那样精致飘逸,但正是由于具备不同的美学取向而形成南北相照各成千秋之美,不同地域的画家们创造了本该生长于该地域的美,才形成了中国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花园。值得一提的是,在新时期中国画发展过程中,由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南派北派的美学壁垒被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土机推到,加上各种西方美学观念的大规模涌入,传统意义上的南派北派的美学逐渐走向了一定程度上的融合,它们互相借鉴,彼此促进,让新时期中国画呈现出了一个新的发展时间段,一大批中国画家应运而生,但如果你仔细比较,还是会发现那深深浸泡在血液里的、与生俱来的地域文化的影响,如同我们的生命基因一样,这美学的基因是那么的难以改变,如果用一个地域美学标准来考量徐正、秦杰、李京波、刘昌盛四位画家,他们正是纯粹的北方美学的实践者和创造者。
阳历年1月日,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适逢北方美术院作为美术机构和学术机构面向社会开放,四人联展在这里举行,无论从地域、文化、美学上看,都具备一个关键词:北方。如果将北方与美学联系起来,不过两个句子:北方的美学、美学的北方。让我们以美的名义祝福和期待北方的美学、美学的北方吧!
新闻推荐
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一年。近期,各地两会密集召开,记者注意到,应对新常态,从创新中寻找发展动力;聚焦民生,让发展更有温度;补环境短板,重新确立生态是最宝贵资源等发展新理念更加凸显。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