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 杉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过年回谁家”的话题总会在舆论场泛起,撩动无数人的神经。有许多家庭为此不开心,甚至还会闹得不可开交。据媒体报道,1月日晚,家住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的单某与妻子陈某,因回谁的父母处过年发生了争执。为了达到回娘家过年的目的,妻子陈某先闹失踪后寻短见。(1月日《扬子晚报》)
女方:“哪条法律规定过年女人一定要回婆家?”男方:“这不需要法律规定,这是人之常情。”——这是电视剧《新结婚时代》里的一段对白,其实也是许多家庭的真实写照。
从现实来看,因为“过年回谁家”发生的争执,大多表现为男方不愿意去女方家过年。一般状态下,女方是一肚子委屈,一年忙到头,很少有机会陪伴父母,尽尽孝心。而男方却认为,过年去女方家,既不自由也没有面子。幸福来自和谐,和谐来自宽容。家庭有时亦如政治,需要妥协的艺术。为家庭,为心爱的人适当妥协,并不丢人。但也要看到,“过年回谁家”不仅是一道家庭课题,也受着社会现实的影响。
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之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产生矛盾,背后有着难以言说的痛。比如,家好回票难买,回家的旅途难受——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创造条件解决“买票难”。再比如休假制度不健全,一年只能回一次家——这个问题在现实中有着相对普遍的呈现。如果休假制度得到刚性落实,一年有几个长假,那么平时去一家,过年再去一家;等到下一年,再掉个头儿,“过年回谁家”的问题就可能没有这么突出。
还要看到,“过年回谁家”成为现实问题,对应着空巢家庭日益增多的社会结构。全国老龄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老年空巢家庭率已达半数,大中城市达%。春节万家团圆时,看到人家热热闹闹,看看自家冷冷清清,老人自然会有浓浓的空巢感。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即便老人单独在家,也能体会到老有所乐——这对于子女来说也是一个解放,“过年回谁家”的问题也就没有那么突兀。现实中,一些地方在春节时候把老人组织起来,有些地方还组织老人旅游,这都是有益尝试。而这显然对社会养老能力提出了挑战。
由此可以看到,“过年回谁家”也是一道社会课题。破解这个难题,需要家庭成员互相体谅,也需要社会发力。比如,把休假制度落实到位,提升社会养老能力,让老人精神不空巢。若能解决这些问题,“过年回谁家”矛盾还会这么尖锐吗?
新闻推荐
京沪深房价由“领涨”变“领跌”2017年楼市向左走?向右走?
在楼市严厉调控和去杠杆作用下,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止涨。在业内人士看来,“控一线、稳二线、激活三四线”将是年楼市调控政策的重要目标。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年月份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