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祖街道西王黑村因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至今保存着唐宋明清不同时代的古建筑,得以在2016年被评为山东省级传统古村落。今年春节,笔者专程前往采访,深切感受到了古村文化的厚重。该村保存完好的古迹有宋代阁门、明朝古宅、清朝阁楼庄园等,尤其唐代古刹水母娘娘大殿,虽已跨越千载有余,至今庄严依旧,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据《章丘地名志》记载:元至正七年(1347),王氏兄弟逃荒至此,天色将黑,即定居于此,取村名王黑。后兄弟分居,一在河东,一在河西,分别称为东西王黑。明洪武年间,靳氏由河北枣强迁此居住,至今该村主要居住王、靳两姓。
水母娘娘大殿位于西王黑村南部,大殿共分三门,前门(南门)为通道,有对联一副:日出东岭悬金镜,门对青山列锦屏;横批为:迎春东郊。思索对联内涵,观者眼前就会勾幻出一副美景妙图,令人遐想无限。穿越南门,北行百米开阔地便是行宫(俗称二门),此宫门前后相通,宫门两侧有郑伦和陈奇(哼哈二将)两边站立,郑伦面如枣紫涂红霞,手提降妖木横眉冷对,陈奇脸似蓝靛呲獠牙,挥舞荡魔杵威震鬼魂。
站在行宫透过通道往北看,就能看到水母娘娘大殿那飞檐斗拱的宏伟雄姿。大殿的上顶是琉璃瓦拼成的两条对口青龙,形成二龙戏珠,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四面八开脊梁图案为翘尾张口的龙图,和飞禽走兽、牡丹花配成精雕之作。殿前有副对联:苦节格天看阶前古柏高标宛然独秀女贞树,慈恩匝地观郊外甘霖湿沛犹是纷来笑水波;横批:沌孝格天。大殿内曾在正中塑有水母奶奶神像,两边是疹癍奶奶、眼光奶奶和送子娘娘等,周围墙壁上是二十四孝图,可惜这些都已经遭到破坏,只有梁上的龙凤图还清晰可见。
大殿前现有石碑四方,都是记载重修大殿的碑文,原始筑殿碑文无存。多年前,不少学者和考古专家都曾来大殿勘察,对何时建造大殿颇有争议,有人根据建筑模式认为该殿为唐末宋初年间所筑,也有人认为是明代所建,直到2010年,西王黑村靳氏家族修祠堂时,无意中挖出了一方清朝咸丰年间重修水母娘娘大殿的碑文,上面明确记载水母娘娘殿堂为唐朝所筑。正是因为有了这方碑文证明是唐朝文物,让许多专家更加细心勘察,惊奇地发现大殿檐下横梁上的青龙竟是五爪。因为五爪龙是皇帝氏族亲贵的象征,这大殿难道与皇帝家世有瓜葛牵系?刚刚解开建造大殿的年代之谜,却又走进新的扑朔迷离,专家学者们正在继续考证。
从水母娘娘大殿沿着古街继续北行,不远处就是望景楼,为明代名人靳载章故居。传说明朝灭亡时,崇祯的一个女儿逃出了皇宫,后被该村的靳载章收留,并跟靳的侄子结为夫妻。靳载章原是方圆百里的响马总头,后被招安,在崇祯年间任京里屯田参谋兼督坤职务,后告老还乡。现在保留完好的望景楼便是靳载章故居。该楼坐西朝东,上下两层,砖石结构。一层正墙壁石劵门,二层东南西北四壁各有一砖砌劵窗,砖砌楼檐,硬山顶式建筑。南北配房为三开间,进深一间,砖坯混建,屋顶如今已改为现代红瓦。楼下四合小院方方正正,地下是鹅卵石铺就的甬道,精工细作,颇为精致好看。
解放初期,西王黑环村围墙还都完整,高5米之余,宽2米左右,上面可供人行走,有“女儿墙”对外瞭望。围墙有南北东三个阁门,北门为主门,如今只能看到围墙和阁门的遗迹。东西王黑一河相隔,一桥相连,既是两个村也是一个村,许多外村人习惯把这两个村统称为王黑(音hai)。西王村东阁门与东王村的西阁门对望相接,过去遇到战事,两村联合防守。东阁门上有副对联:聚族恒于思同沟共井尚可念高曾垅亩,托业犹如作食德服畴怎能忘家礼书声;横批:紫气东来。南阁门对联为:前锦屏后巴漏山明水秀产业绵绵坎住组,左功阁右孝祠地利人和书香世世可容身;横批:碧柳金线。
西王黑村除了上面提到的唐代水母殿、明代望景楼之外,还有唐代石大夫庙、清代靳氏宗祠和皇姑故居门楼、明清民居等多处古建筑,等待着专家学者们进一步考证,也等待着市民前往感受古村的文化氛围。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随着信息化的推进,大数据已成为社会生活和工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源。有效管理和利用大数据,提升大数据应用效率迫在眉睫。记者20日从工信部获悉,工信部将加强大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