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舒艺/文 陈村铭/图
3月28日,一艘船身红白相间的游船停靠在嘉陵江阆中南津关码头。这艘载客量为60人的“水上巴士”是阆中着力打造的水上游览航线的新成员,航线起点、终点分别为滕王阁风景区到滨江新天地,途经犀牛码头、马哮溪码头、南津关码头、新游客中心、大佛寺风景区五个站点,全程游览时间两个小时。
目前,阆中已有5艘“水上巴士”下水“服役”。游客乘坐“水上巴士”沿江而下,饱览嘉陵江沿岸与阆中古城美不胜收的景致。“水上巴士”的出现,既能缓解旅游高峰期的交通压力,又是一项水上游览项目。此外,阆中古城水上项目还有豪华游艇、浮筒游艇、帆船、皮划艇、赛艇、摩托艇等,这些都丰富了阆中水上游乐项目,成为古城旅游的新亮点。
A 挖掘旅游资源 嘉陵江得天独厚
阆中的水上游乐项目,正是南充依托嘉陵江流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建设嘉陵江综合保护生态休闲旅游带项目的一个缩影。
市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南充市接待游客4251.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75.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1%和16.6%,能有这样一份“成绩单”,嘉陵江的作用功不可没。
“嘉陵江南充段就其水系自然特点、沿岸旅游资源、历史文化内涵等方面而言,可谓是整个嘉陵江流域最具人文风情的一段。”市旅游局副局长赵亮介绍,嘉陵江南充段流经7个县(市、区),旅游资源类型齐全,变幻多端的青山碧水,以及沿途多样的风土人情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价值,他说,“嘉陵江把最柔美的身段留在了南充,各旅游景点必须加强合作,整合资源,促进旅游产业联动发展,才能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从而共享客源。”
百牛渡江是嘉陵江罕见的生态奇观。每年4月底,蓬安县相如镇人如潮涌,“百牛渡江”生态奇观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名游客。牛圈的栅栏一打开,等候多时的牛儿在头牛的带领下,冲出栅栏,奔腾入水。江中的牛儿排成长阵,游向对岸,壮观的景象让岸边的看客激动不已。
“百牛渡江只是沿嘉陵江打造的嘉陵十景之一,除此之外,还有风水圣灯、嘉陵之星、滕王古阁、新政离堆、鱼跃龙门、白塔晨钟、桂香红岩、西山叠翠、青居曲流等,共同构建嘉陵江精品水上观光旅游线路。”赵亮说,以仪陇新政离堆为例,那是一座三面临水,一面倚山,突兀而起,与母山似断非断的半岛,是四川内河四大离堆之一,新政离堆刻有颜真卿真迹,建了“颜鲁公祠堂”,历史文化气息浓重。按照相关规划,将依托新政离堆,完善从嘉陵江上离堆的游步道系统,以利于游客乘船游览。
B 整合旅游资源 打造中国最美内河
事实上,早在2013年出台的《<嘉陵江流域(南充段)旅游开发总体规划>修编》就提出,南充处于成渝发展带黄金节点位置,是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嘉陵江流域南充段旅游开发要从“区域一体化理论”的视角出发,整合沿江旅游资源和产业要素,加强流域旅游城镇之间的共融协作,共同做大做强流域旅游品牌,从而实现嘉陵江流域南充段旅游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市内一家旅行社的负责人表示,嘉陵江流域南充段的旅游产品,应该进行整合营销,找到主题契合点,实施强调整体形象的品牌营销,实现市场共育、市场互补、市场共拓。此外,应考虑把嘉陵江流域旅游产品纳入成渝经济圈、川东北等大区域,开展营销,与川东北各主要景区联合,依托成熟的旅游市场开发嘉陵江南充段旅游市场,与知名景区搭配营销。
日前,市旅游局出台了《南充市实施“155发展战略”推进旅游三产板块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意见(2017-2021年)》,意见明确提出,将以阆中古城为龙头,以嘉陵江为轴线,整合全市旅游资源,串珠成链,构建环线,抱团发展,形成旅游产业集群,推动旅游业态、旅游产品有效供给和全域旅游发展。
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实施意见,计划投资537.84亿元,依托嘉陵江流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建设嘉陵江综合保护生态休闲旅游带项目。以“一县一主题、一段一亮点”为基本思路,围绕道路景观营造、沿途景点建设、文化聚落建设、服务设施完善等,构建集文化、艺术、环保、运动、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嘉陵江沿江生态休闲旅游带,把嘉陵江建成“人文、旅游、共享”的中国最美内河。
C 利用沿江码头 串起旅游风景线
嘉陵江南充段可挖掘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根据相关规划,嘉陵江综合保护生态休闲旅游带项目包括顺庆国际文化旅游城建设、高坪龙门古镇建设、高坪嘉陵江第一曲流旅游度假区建设、高坪中法农业国家公园建设、市辖三区嘉陵江“外滩”建设、阆中嘉陵江流域生态旅游综合保护开发、南部红岩子湖文化旅游园区建设、仪陇嘉陵江生态旅游观光带建设、蓬安嘉陵第一桑梓景区提升、蓬安相如湖旅游度假区建设10个子项目。
“这些项目集中在嘉陵江沿岸,涵盖了南充最具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赵亮说,嘉陵江南充段的旅游开发囊括了精华景点,对客源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这使得以嘉陵江为纽带,辐射各大景区成为可能。
打造水上旅游线路,码头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重建老码头,不断增添新元素,配合陆上交通枢纽,着力发展全域旅游。
嘉陵江南充段古码头众多,自古以来便是来往客流、物流与信息流的中转集散中心。自东汉以来,形成了阆中、南部、新政、蓬安等港口。位于高坪区龙门街道的新民港,至今依然发挥着码头客运功能,码头常年停靠着10多艘客运铁皮船和木舟。
市航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南充境内的重点码头、渡口达117处,有281个泊位,“十三五”期间,南充将加大码头建设力度,预计在南部的红岩子库区等地修建码头,不仅要重振南充水运业,促进南充、重庆等沿江城市紧密合作,推进南充融入成渝城市群,而且,在推进码头建设的过程中,“兼顾码头旅游的功能”。
目前,南充市拥有18个国家A级景区,来自成渝两地的游客逐年增长。据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南充市力争接待游客4700万人次,同比增长11%,实现旅游总收入431.5亿元,同比增长15%。
“按照实施意见,我们将进一步打造嘉陵江沿线旅游,把南充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真正让游客在南充长时间停留,流连忘返。”赵亮说。
新闻推荐
或许是补偿前段时间的“消极怠工”,最近几天,太阳变得勤快起来。这也让大家对即将到来的清明小长假更加期待。剧透一下,今年清明小长假,四川不再“雨纷纷”,阳光将“超长待机”。盆地日平均气温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