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英正在给猪喂食。
□武胜记者站 闫金强 本报记者 徐瑜 文/图
开栏的话:
“五一”国际劳动节临近,为进一步展示工人阶级的精神风貌,激发全市广大职工参与广安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奋力谱写中国梦广安篇章,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劳动者风采”专栏,集中宣传报道一批奋斗在广安市各条战线上的部分全国劳动模范、省部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广安市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展现他们爱岗敬业、锐意进取、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和优良品格。
“为黄金梨疏果时,枝头上不要留多了果子,不然会影响今年的产量。”4月20上午,记者在武胜县白坪乡高洞村浩宇家庭农场见到女主人李翠英时,她正在向工人们讲授技术要领。
2004年,李翠英和丈夫回乡创业,发展生态家庭农场,在高洞村承包了70余亩土地种植甜橙、黄金梨、葡萄等水果,并修建了养猪场养殖生猪,发展循环农业,带领乡亲走上致富路。她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
忙完手里的活儿,李翠英带领记者参观她的农场。果园内,成片的甜橙树上,树叶随风摇曳,葡萄藤吐出新绿;不远处一栋栋单列式圈舍里,一头头生猪憨态可掬。
“现在农场基本上走上了正轨,比起创业初期,我轻松多了。”李翠英告诉记者,在发展循环农业的路上,她吃了不少苦。
“2004年,我种植了70余亩甜橙。由于甜橙5年才挂果,在发展甜橙的同时,我又贷款修建圈舍准备养猪。”大规模发展种养业,对李翠英和丈夫来说都是第一次,一切都在摸索阶段。
2005年,农场的圈舍修好了,李翠英买入一批小猪仔开始饲养。由于不懂养殖技术,第一批仔猪到出栏时,死了几十头。“当时买猪仔时市场行情好,可到了生猪出栏时,行情又变差了,我相当于高价买入、低价卖出,加上喂养期间饲料、人工等投入,亏了个一塌糊涂。”李翠英告诉记者,创办农场时的自信遭到现实的当头棒喝,当时的她情绪十分低落。
“承包土地、修建圈舍花了不少钱,欠了不少贷款,我不能就此放弃。”收拾心情的李翠英前往浙江、成都等地考察学习生猪养殖技术,“买猪仔不划算,挪窝后猪仔不适应容易生病,不如自繁自养。”总结经验,李翠英重新出发,养殖之路逐渐走上正轨。
随着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场的废弃物排放成了大问题,直排影响周边环境,运出去成本太高,如何解决?李翠英狠下“血本”,投入200多万元在农场内建起了日处理粪便两吨的粪污处理设施。经过发酵处理后的粪污变成沼液,通过管道输送到田间地头,既解决了污染问题,又为农场的果树提供了肥料。
家庭农场的发展,也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就业岗位。“养猪场长期需要4个工人帮忙,果园是根据季节变化请工人帮忙。最忙时,整个农场有近20名工人。”李翠英说。
新闻推荐
(紧接第一版)由于伤势过重,被送往成都治疗,康复后,单位领导和同事们都力劝他在家多休养一段时间,他却坚持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上,2016年,小热登因生病在成都住院治疗,“以后,我宁愿白天黑夜都上班也不要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