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观察
□浙江 江德斌
5月10日,有媒体报道称,云南金平县经无害化处理过的走私冻肉制品被群众盗挖重新销售,且鸡翅、牛肉去向不明。11日,记者从金平县政府新闻办了解到,该县连夜召开紧急会议,事件系民警撤离后附近村民撬开已凝固的混凝土,盗挖被填埋的走私冻品。目前,当地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展开调查。(据央视5月11日报道)
走私冻肉未经检验检疫,容易潜藏致病菌,必须依法采取无害化销毁处理。而村民盗挖被填埋的走私冻肉,经过转手使其再次流入市场,给消费者埋下巨大的健康隐患,令人后怕。
据报道,当地在填埋的冻品中混入烧碱并使用混凝土进行覆盖填埋,埋深近5米。可是,在民警撤离后,附近村民撬开已凝固的混凝土,盗挖被填埋的走私冻品。知情者透露,每次当地打私部门对查处的冻品进行填埋处理后,周边村民就会进行挖掘,参与人数少则近百人,多则四五百人,且已持续两年左右。可见,盗挖不仅与村民非法牟利冲动有关,也跟这种销毁方式太简单有关。
目前,我国对于病死动物尸体及相关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方法,主要有焚烧法、化制法、掩埋法、发酵法等,各有相应的操作标准和优劣,可以根据现实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当地所采取的就是掩埋法,这种操作相对简单、时间短,但缺点是分解时间太长,容易被盗挖后再次流向市场。
2015年11月,贵州省贵定县销毁520余吨走私冻肉时,用破碎机把冻肉碎成小颗粒,再用气化炉焚烧,这种全程封闭式的处理方式环保无污染,同时产生几千度电,焚烧残渣产生30~50吨水泥。从斩断村民盗挖源头的角度来看,这种处理办法值得借鉴。
新闻推荐
5月10日,《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蓝皮书(2018)》中文版发布。人民网图当今世界谁是中国的朋友?对于这一问题,5月10日,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重要成果《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蓝皮书(2018)》发布仪式上,刚刚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