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自己的婚姻和大家庭的种种矛盾及变故,造成鲁迅与母亲之间的心理和距离上的诸多隔离,是一种很无奈的现实,但对于母亲,鲁迅始终是恭敬孝顺的,在一封封书信中,在一个个生活细节里,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因为那里面有一份温情,一份深沉而复杂的温情。
我们目前可以读到的鲁迅写给母亲的信有50封,最近在查找资料的时候,把这些信集中读了一遍,很有些感慨——一种同为人子,处于相似年龄和心境的那份理解与默契。
因为是写给母亲的家书,所以鲁迅花费笔墨最多的,是儿子海婴,因为他知道母亲最惦念的一定是她的宝贝孙子。
鲁迅会对母亲说海婴的活泼可爱:“海婴是更加长大了,下巴已出在桌面之上了,因为搬了房子,常常在明堂里游戏,或到田野间去,所以身体也比先前好些。能讲之话很多,虽然有时要撒野,但也能听大人的话。”
也会对母亲说海婴的调皮淘气:“海婴仍不读书,专在家里捣乱,拆破玩具。”“惟海婴日渐长大,自有主意,常出门外与一切人捣乱,不问大小,都去冲突,管束颇觉吃力耳。”“他什么事情都想模仿我,用我来做比,只是衣服不肯学我的随便,爱漂亮,要穿洋服了。”
当然,鲁迅明白“报喜”之余一定是要“报忧”的,否则老母亲会不太相信和放心的,彼此之间的话题也会少了很多。可见鲁迅先生对于老人的心理还是很有些了解的。
相比于每信必写海婴,鲁迅在给母亲的信里对许广平不但以“害马”称之,而且基本上是一笔带过。长一点的是:“害马虽忙,但平安如常,可释远虑。”“害马亦好,可请勿念。”通常基本上是:“害马安好。”“害马亦好。”“害马亦安好。”“害马亦还好。”
说到自己,鲁迅也是很注意语气和时机的,家里需要他出头露面的事不但及时处理,而且随时汇报,好让母亲放心。时间精力允许的时候也会聊一些家长里短的闲话,生病的时候会说到他的忙碌和辛苦,小病随时会提及,但大一点的毛病则在痊愈或者好转之后再说。
一般情况下,鲁迅和母亲的通信都是你一封我一封交替着来的,偶尔也有一方连续两封信后一并回复的,但1934年3月15日写给母亲的信却显得有些特别,首先鲁迅表达自己在“久未得来示”的情况下的一份挂念,紧接着鲁迅写道:“近闻天津报上,有登男生脑炎症者,全系谣言,请勿念为要。”担心母亲误信自己患脑炎的谣传进而焦虑,于是赶紧写信给母亲,请母亲不要担心。紧接着鲁迅写道:“害马亦好,惟海婴于十日前患伤风发热,即经延医诊治,现已渐愈矣。”依然是汇报海婴的情况,不过这次海婴的情况有些不好:是病了,但已在恢复中。可想而知,老太太会将注意力一下子转移到孙子的身上,对于有关鲁迅生病谣言的疑惑自然要减少许多。传言中儿子生的是大病,而孙子不过是“伤风发热”,且已经“渐愈矣”,行文之间,可见鲁迅先生的良苦用心:害怕母亲担心而说明情况,同时说出一些“真实情况”以增加可信度,最终目的是让老母亲放心。
什么是孝子?这就是孝子,时时刻刻考虑母亲的感受,用心尽意,唯恐老人家受到惊吓。
对于母亲的身体,鲁迅则是倍加关切,细致入微:“大人的胃病,近来不知如何,万乞千万小心调养为要。”“大人胃病初愈,尚无力气,尚希加意静养为要。”“大人牙已拔去,又并不痛,甚好,其实时时要痛,原不如拔去为佳,惟此后食物,务乞多吃柔软之物,以免胃不消化为要。”
有一段时间,老太太迷上了张恨水的小说,尽管鲁迅“自己未曾看过,不知内容如何也”。但还是二话不说,一部一部地买好给母亲寄过去:“三日前曾买《金粉世家》一部十二本,又《美人恩》一部三本,皆张恨水所作,分两包,由上海书局寄上,想已到。”(此封信没有提到海婴,只说了两件母亲交办的事,其中又以买书一事为主。)“张恨水们的小说,已托人去买了去,大约不出一个礼拜之内当可由书局直接寄上。”
书买多了,母亲自然有些顾虑,担心儿子为此花太多的钱,鲁迅知道后,赶紧写信解释:“张恨水的小说,定价虽贵,但托熟人去买,可打对折,其实是不贵的。即如此次所寄五种,一看好像要二十元,实则连邮费不过十元而已。”读到这儿的时候,我有些忍俊不禁,事实到底是怎样的我们姑且不去管它,但这样的解释我们似乎都有过的,打折,便宜,花不了多少钱,但凡不愿意让父母心痛钱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这个套路。
由于自己的婚姻和大家庭的种种矛盾和变故,造成鲁迅与母亲之间的心理和距离上的诸多隔离,是一种很无奈的现实,但对于母亲,鲁迅始终是恭敬孝顺的,在一封封书信中,在一个个生活细节里,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因为那里面有一份温情,一份深沉而复杂的温情。 □刘政屏
新闻推荐
▲观众在文博会广州馆体验VR游戏▲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1号展馆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新华社深圳5月10日电(记者王晓丹)琳琅满目的中国非遗传承项目、来自“一带一路"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