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本报法人微博发布微话题“智慧养老,你怎么看? ”引发网友关注——
@西辰居士:要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形成政策合力,强化扶持引导,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加强各方协调联动,加快试点建设,尽快形成可示范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养老模式,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能力。
@艾达小荷:目前,市场上很多智能化产品都需要互联网环境,还有一些智慧养老科技产品功能繁杂、不接地气,老人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这是很多适老高科技产品无法真正推广起来的原因,产品体验不好,导致有需求的老人得不到好的智慧养老服务。
@梦想或忧伤:一方面,要“智慧对接”政策需求。虽然政策从“大水漫灌”过渡到精准推进,但涉及的标准、技术等问题还需加快攻克。比如,对智慧养老的服务质量,缺乏具体监管标准;传感器传输的只是血压、血糖之类简单数据,对疾病预警作用不大等。
@风夜荻花:智慧养老存在人才不足问题。目前,养老院不少工作人员年龄较大,缺少运用高科技产品能力。建议智慧养老机构与护理院校对接,大力培养专业陪护人才,为智慧养老保驾护航。 (本报记者 马珺 整理)
新闻推荐
近日,司法部、民政部发布通知,表彰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镇一村等803个村(社区)为第七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