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昨起报名,根据此前公布的招考职位表,2019年国家公务员招考共有中央机关75个单位和20个直属机构参加,计划招录1.45万余人。与2018年国考相比,招录机关缩减21%,招录人数缩减49%。招录规模压缩幅度如此之大,引人注目。
在很大程度上,这是新一轮国家机构改革的一个“成果”。自今年3月开始,中央部门之间进行了一系列合并重组。合并重组,在压缩机构设置数量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溢出。机构设置数量的减少往往就意味着新增公务员数量的减少,妥善安置溢出人员的需要更会“对冲”掉大量的国考招录名额。从这个角度看,2019年度国考大幅压缩招录规模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可以想见,随着机构改革在各地的推开,地方公务员招录应该也会出现相似的情况。
国考做“减法”,不少人为之而惊喜。毕竟,做“减法”不仅初步显现了国家机构改革的成效,也在增量意义上精减了行政人员,减轻了公共财政的供养负担。不过,对此也大可不必过度诠释。
应该看到,这种“减法”虽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不一定也不必要是持续性的。在机构整合完毕、溢出人员被“消化”之后,做“减法”的力度就不会这样大了。相反,随着发展阶段、人口规模、政府职能、政府结构、政府财力等因素的变化,一些部门必要时还得为了保障公共服务的供给而选择做“加法”。
在资源相对稀缺的背景下,如果公务员数量过多,不仅占用大量资源、影响经济建设,而且大大地提高了财政的供养成本。但是,衡量政府规模大小是否合适,不仅需要看其绝对数量,而且要看其投入与产出,即“投入的行政成本和产出的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
有鉴于此,我们就无须过于敏感于公务员招录规模的变化,而应更多地在更要害更本质的层面着力。比如,基于对公共服务供给结构深刻研判,持续优化公共服务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契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整合公共服务部门,通过对公务员结构的不断优化,打造优化协同高效的公共服务机构职能体系。比如,在简政放权、减员提效的同时,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化“放管服”改革需要,以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第三方评估、“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新方式,及时而充分地补上“做减法”形成的各种“漏洞”。
公共服务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保障,努力使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在这个意义上,机构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公务员招考制度还有很多的改进空间。
新闻推荐
生产、销售假药将可能面临被处以药品货值金额十倍至三十倍的罚款,不仅要没收违法所得,还将责令停产、停业整顿。药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