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日军侵华期间,日本陆军毒气部队曾在中国北部地区使用过让人体皮肤和粘膜溃烂的‘糜烂剂’、强烈刺激呼吸器官的‘喷嚏剂’毒气弹。”据日本共同社7日报道,日本历史研究学者松野诚近期找到了一份日军部队的正式报告“战斗详报”。上面详细记录有1939年日军毒气部队在中国北方使用毒气弹等情况。这是日军毒气部队自己记录毒气战详情的报告首次被发现,也是首次有日本军方文件证实日军曾在中国使用过化学武器。
该战斗详报是侵华战争期间在中国北方地区的日本军队下属毒气战部队“迫击第5大队”的文件,详细记录了该部队在侵华战争爆发2年后的1939年7月在山西省山岳地区的作战情况。文件约100页,包括战斗情况、炮弹使用情况、毒气弹使用命令的副本等。
该报告记录了该部队在接到上级命令后,使用了装入糜烂剂的炮弹“黄弹”和加入喷嚏剂的“红弹”。在7月6日的一场战斗中,向中国军队阵地发射了31枚“红弹”;7月17日为支援步兵,使用了60枚“红弹”和28枚“黄弹”;7月18日,使用了140枚“红弹”和20枚“黄弹”进行炮击。
该报告还分析了毒气弹的威力,称针对在山丘地区构筑牢固阵地的中国军队,必须使用“红弹”进行攻击,还记录了首次使用“黄弹”的评价——“效果非常大”。松野诚表示,在目前已确认的资料中,这是日本地面部队在中国使用“黄弹”的首个记载。日军在侵华战争战败时,为避免留下犯罪证据,有组织地废弃了记录类文件,使用毒气的全部情况已无法得知。此次发现的“战斗详报”可能是由日军毒气部队相关人士私人保管而幸免于难。
松野诚说:“对于日中战争(日军侵华战争)期间战场的实际情况,已弄清楚的只是冰山一角。有必要弄清事实,从中吸取教训,不再重演悲惨的历史。”
松野诚是日本现代史研究学者,2010年在明治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史学),曾出版多部关于日军生化武器的书和资料集。他将把此次发现的“战斗详报”详细内容与分析汇总成论文,刊登在日本月刊杂志《世界》8月期。 (综合环球时报等)
新闻推荐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微信消息,近日,由国家卫健委组织起草的《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