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诗歌百人读本》所感 □邵悦
“新时代,诗歌何为,诗人何为?”是全国诗歌座谈会提出的主题。李少君、符力主编的《新时代诗歌百人读本》便是新时代诗歌探索过程中的一次大集结,为如何创作新时代诗歌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范本。
“把一首诗写得像‘好诗’并不困难,把一首诗写得有时代生存和生命的活力,才具有真正的难度。”陈超这一观点我深以为然。《新时代诗歌百人读本》中的作品就是与我们的生存和生命发生本真关联的现代诗歌写作,是与新时代深度融合的活力而有效的写作。
读本共收集了当代中国诗坛百名诗人143首作品,这些作品紧紧围绕时代性、人民性和主体性,以思想新、视角新、建构新、审美新呈现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现出各行各业的光辉成就,刻画出普通劳动者平凡而伟大的形象。从美学角度来讲,这些作品以诗歌的本能向上超越,以强大的包容性、温暖明亮的走向确立新的审美视角,建构新时代诗歌的美学形象,这也正是对当下人们呼吁“新时代,诗歌何为,诗人何为”的回应。
以鲜明意象,呈现时代性。吉狄马加的《时间的入口》用无形的分秒时间打开时代的大门,既赋予人们一种新生力量“英雄的时代,我们就是英雄”,又充满活力、指引方向“吹响了新时代——前进的号角”,《老去的斗牛》《马鞍的赞词》从日常事物升华到崇高精神,使文本具有强大的时代感召力;李少君的《春风再一次刷新了世界》里的“春风”无疑是指改革的春风,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成就一次又一次刷新世界纪录,如春风般吹遍全世界。《我是有大海的人》中“大海”喻指强大祖国,任何风暴都不能掀翻“大海”,“浩浩荡荡掠过一个世界”,时代的主旋律被巧妙融入诗里,传递给读者新时代生机蓬勃的气息和力量;曹宇翔的《桃花岛之春》以“十万桃花面朝春风”隐喻纷繁的高科技,绽放智能时代人类之美;邱华栋的《蓝色太平洋》《绿色太平洋》展现海峡两岸同胞一家亲的似海深情。诗人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把一些政治性、社会性概念,恰切地转化为艺术概念,赋予新时代诗歌艺术之美,这正是政治抒情诗打动人心,感动人心,最终赢得人心的必然所在。
以真实情感,突出人民性。谢宜兴的《宁德故事》书写脱贫后的下党乡旧貌换新颜,乡亲们的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多;姜念光的《流水账》直抒胸臆,“新时代的流水账,天地民心/正在记,时间、地点和人物/……人民的流水,城市和乡村的流水”;车延高的《物联网小镇》“让人流、物流、资金流在技术高地建仓/……让街道办事处成为世界的派出机构”,充分体现出新时代诗歌被民众召唤、与时代深度融合的共通性。
以大国建设,彰显主体性。刘笑伟的《朱日和:钢铁集结》把强军强国的神威昭示天下;龙小龙的《写意:中国工业园》让世界知道什么是“中国制造”;王二东《快递中国》把互联网经济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紧密相联;许岚的《大国工匠》将中国工业建设的精准程度精确到“呼吸的0.01毫米”……见证时代,关心时代,关注整个人类,以博大、悲悯的胸襟,真诚、朴实的书写,使作品具有生命纵深感和深切的现实影响力。
“诗人须以最大的宽度献身给时代,以自己诚挚的心沉浸在万众的悲欢、憎爱和愿望当中”。《新时代诗歌百人读本》中随处可以看到,诗人们在更广大的空间真实发声,用舍己为人、博大正气的写作胸怀,肩负起新时代使命,积极投身人民大众生活中,参与到社会公共事件中,把个人的主体性和民族的主体性、人类的主体性紧密连在一起。读本揭示出新时代诗歌的硬核,应和了“新时代,诗歌何为,诗人何为”的时代命题。
《新时代诗歌百人读本》
主编:李少君符力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新闻推荐
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了环境中抗生素耐药性细菌的流行。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resistancegenes,ARGs)则是一种新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