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令,1969年出生于福建安溪。1991年毕业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1994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职业艺术家。曾获2012年第七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雕塑家前三甲;2011年丹麦奥胡斯市国际雕塑展最受欢迎大奖;2011年澳大利亚佩斯国际海岸雕塑展公共艺术大奖;2010年“报喜鸟”空间艺术大奖;2010年入选“艺术财经”杂志中国百名权力人物榜;2008年杂志“当代艺术”五四青年艺术杰出贡献奖;2003年北京双年展中国雕塑特展,《红色记忆》获最受欢迎作品奖。
“这个娃儿笑得好开心哟!”不少游客都被515艺术创窟1号馆门前的《彩虹》雕塑吸引,争相与这个高4余米、宽近3米的“大男孩”合影留恋。这个弯腰倒立的大男孩,在想什么,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呢?
雕塑艺术家陈文令介绍,《彩虹》是他的“红色系列”雕塑作品之一,创作母题来自于他儿时在福建老家的生存记忆,以及对那个特殊年代孩童们的普遍人性的抽取与提炼。“我想打造一个天然本真的无忧烂漫且又顽皮淘气的男孩。”陈文令让男孩与现实生活中的紧张、焦虑、恐惧、矫饰以及极度趋利逐名的窘迫世态形成强烈的对照,从而唤起人们对自己童真无邪的童年时代的回忆和眷念。
可以说,陈文令的艺术透露出一种强烈的新现实主义特征。他敏感于在一个极速膨胀的消费时代里滋生的享乐主义,一直在寻找表达、揭露并批判这种世俗现实的语言,其结果是在人与动物的“生物性”上找到了表达的契机。
他的作品最鲜明的特征是对于“膨胀”这种感觉的造型。在人与动物的形象塑造上,他运用了宽厚浑实的体块和大量有弹性的曲线,使“欲望”这个抽象的概念透过形象的体积、肌肤的质感和通体的线条得以传达,并且有一种从内部涨溢出来的感性。
□本报记者 赵曼琦 实习生 李家琪
新闻推荐
新华社日内瓦2月4日电世界卫生组织4日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目前未构成“大流行”。当前,打击疫情相关的谣言或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