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启动会上,杨莉萍(右)展示辽代中医古籍。 澎湃新闻记者 胡丹萍 图
抢救中医古籍,刻不容缓。5月7日,“辽代中医古籍的抢救、校勘与出版”课题研究启动会在北京医院召开。我国著名民族考古学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宋兆麟在启动会上对澎湃新闻表示:“很多辽宋时期的古籍散落在民间急需抢救,有的被当作垃圾处理,这是对中国文化巨大的危害。”澎湃新闻从启动会上获悉,该课题在2020年底获得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资金项目支持,主要针对新发现的一批东北亚古籍展开抢救性研究。
作为该课题组成员的宋兆麟介绍,课题组研究的这批古籍有此前未曾发现过的辽代中医古籍,包括北宋皇帝送给辽国皇帝的一批医书。这批古籍存量较大,所包括的医书不仅版本早而且多数为手抄本,其中还有大量的插图。最关键的是,书中写明为某年北宋皇帝赠予辽国皇室的礼品,极为珍贵。从医学和历史角度都极有研究价值,急需抢救和保护。
据主导此次课题研究的北京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杨莉萍介绍,该课题计划三年结题,课题组希望通过抢救、校勘、出版一批东北亚古籍中的辽代中医书,为中医史和民族史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史料。
“这是一批流失在民间的古籍,少有人知,通过该研究希望能引起重视,将个人收藏行为转化为国家保护和研究工作。”杨莉萍表示,目前她已经完成了绢版《黄帝八十一难经》的校勘,校勘发现现行一些印刷版本中的错误。通过与古籍对比,可以追本溯源,对于中医药研究来说非常重要。(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偷渡回国的薛某(右一)上海边检供图“五一”小长假期间,上海机场边检站查获一名十多年前迂回偷渡境外非法务工人员。5月8日,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