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跃兴
最近,接连在几位朋友的微信朋友圈看到相似的图片:一位健身达人摔倒在地上,脸朝下趴着,身边散落了一地的哑铃、训练绳、跑鞋、瑜伽垫等健身器具;一位做微商的朋友以同样的姿势,摔倒在滚落的水果堆里;另一位全职妈妈晒出的姿势也十分相似,只不过身边散落的是一堆孩子玩具、尿不湿、奶瓶……孤陋寡闻的我赶紧向朋友咨询,这又是什么新玩法?原来,这个奇怪的流行来自于俄罗斯名模发起的名为“FallingStars”的炫富挑战——穿着一身华服,看似尴尬地摔倒在地,面前是散落一地的大牌货,而背景更是夸张,跑车、私人飞机、游艇都入镜了。简单来说,就是“假摔倒,真炫耀”。之后,这种“炫富摔倒”像病毒一样在网络上传播,大家纷纷模仿、参与挑战,“炫富”的内容和场景,被有创造力的网友衍生出无数版本。
数据显示,微博方面关于“炫富摔倒”的话题阅读量已经超过700万。或许,在互联网传播时代,这种充满魔性与反差感的活动,自带传播特性。
事实上,“炫富摔倒”并非首个风靡网络的挑战,此前的“冰桶挑战”也是如此,两者能获得大规模传播有异曲同工之处。“冰桶挑战”2014年由美国波士顿学院前棒球选手发起挑战,要求参与者在社交网络发布自己被冰水浇灌的视频,被邀请者要么在24小时内接受挑战,要么选择为对抗“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捐出100美元。比尔·盖茨、库克等商界名人也参与其中。在名人效应影响下,该挑战仅在美国就有170万人参与挑战,250万人捐款。由名人发起,提供任务目标,依托社交网络进行传播,整个传播节奏迅速。“炫富摔倒”与其相似,由俄罗斯名模发起,在社交网络引起关注,从而产生刷屏效应。
“冰桶挑战”与“炫富摔倒”火爆的基础都离不开社交网络。渴望被关注是社交媒体的重要驱动力,当挑战项目能引起围观时,旁观者也会受影响加入其中,刷屏效应也就由此而生。而“炫富”作为网络的敏感词汇一直以来都具有争议性。贫富话题总能吸引最多的关注,不论怎样形式的“炫富”,都会刺激人们的道德敏感性。一提及“炫富”,网友往往会铺天盖地进行讨伐。但与此同时,“炫富”也成为博取关注的方式之一,因此,“摔倒+炫富”的游戏形式才能如此迅速地抓人眼球,并吸引人竞相模仿。
不过,最具讽刺意味的是,“炫富摔倒”最初的起源并非为了炫富,甚至可以说恰恰相反。这种拍摄的形式最初来自一位意大利摄影师桑德罗。由于一次脚踏车意外,桑德罗右手丧失约30%的功能,这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2014年6月,桑德罗在图片应用分享网站上分享了一组照片,每张照片中的主角都摔得四脚朝天,手里和身边还散落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桑德罗表示,当今时代,人类总是把物品看得比自身还重要。他想用一种轻松诙谐的方式来记录“自食其果”的时刻。可见,这位始作俑者实际是暗喻人类本末倒置,“执念恋物贪财,至死不撒手”。
在人类历史的不同时代,思想家、哲学家和作家都曾对财富与道德、财富与伦理、财富与欲望的关系做出过思考。而且,一直以来,人类社会生活的历史也是游走于这种禁欲、禁奢和纵欲、奢侈之间。这位摄影师用影像艺术表现人类“执念恋物贪财,至死不撒手”,仍是这样一种积极的道德思考。近日流行的“炫富摔倒”游戏其实已与其最初的意义背道而驰。
“炫富摔倒”流行,甚至成为一种所谓“挑战”,实际上暴露了我们易犯的一个毛病,即由对某些阶层盲目的尊敬,发展到只去效仿和推崇这些阶层的风尚,以致不自觉地把它当作时代风尚、集体意识。这种对待物质富有的态度,在道德上和精神上显然是一种不成熟,也是不健康的。财富无罪,对于财富的创造和合法追求也没有错,但是对于财富的追求、态度,却很容易把我们引向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趣味。事实上,除了“炫富挑战”,生活中对财富近乎麻木的挥霍和摆阔性的浪费,各种拜金主义现象正在充斥着我们的视听。这次“炫富挑战”风靡社交网络,尽管也出现了一些积极意义的、正能量的“炫富”,但它还是触及了奢侈文化问题。奢侈文化,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消费问题、流行时尚问题,更多地涉及了人类的伦理道德问题、人文思想问题。因此,对奢侈文化选择以怎样的态度面对,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新闻推荐
10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宣布“退群”。上世纪八十年代美苏谈判的重要成果——《中导条约》,成为被特朗普抛弃的又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