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传统节日本来就不少,而多伦多作为移民的首选城市,又把全世界的节日文化都汇集起来了。因此在这里,除了几乎每月都有的全国法定节日外,还有各国移民自己要过的民族节日。
于是隔不了几天,媒体就会报道,某某族裔又要欢度他们的什么节了。
节日太多也不是太好,犹如“多中心亦即无中心”。节日一多就习以为常,对它少了新鲜感,也就少了兴致和热情。记得每逢春节 、端午和中秋,国内的亲友总会在电话那头发问:吃过年糕了吗?买粽子了吗?那里的月饼好吃吗?我们当然都会按时买来年糕 、粽子和月饼,可是除了这些象征性的吃食,节日气氛实在就很淡薄了,根本不能与在国内相比。原因当然是要过的节日太多,既要过洋节,又要过中国节,精力实在分配不过来。
其实对于每一位华人移民来说,过节时的文化心理都难免出现尴尬。中国节没有条件过得尽兴,而过洋节呢,也仅仅是为了入乡随俗,学得并不很地道。就说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吧,它在西方人的心目中可是最为重大的节日了,其地位可与中国的春节相比。然而据我观察,华人圈内的圣诞节,总少了一些洋滋味。
加拿大的圣诞节放假三天,比其他任何节日的假期都要长,而且许多单位都会做些调节,把此前此后的双休日集中,让圣诞长假能从“平安夜”开始,一直延续到元旦之后结束。这么一来,那些富有基督情结的西方人,就有充足的时间打理这个节日了。上教堂,访亲友,围着圣诞树歌舞,戴着圣诞帽狂欢,互赠圣诞礼物,共食圣诞大餐……几乎其间的每个日子,都被染成红 、白 、绿这三种“圣诞色”了。
入乡随俗的华人,当然也想把这节日过得热闹些。老早就从商店扛回一株圣诞树,并且全家动手,在那树上装饰灯烛 、彩花和星星,并且挂上圣诞小玩具。
精心设计,精心打扮,看着看着就像那么回事了,家里立时有了喜庆的气氛。接下来,就到了平安夜。可那丰盛的晚餐食品里,却并不见有烤鹅 、火腿这些洋口味,而是变成了大块的红烧肉,大盘的辣子鸡,以及几样“广”、湘”或“川”味的家乡菜了。 我在加拿大过了两个圣诞节,实在说,那种过洋节的美好感觉,也只有在我悄悄给两个小孙女的“圣诞袜”里放进圣诞礼物的时候,才算找到了。
在我看来,圣诞节的出彩之处,就在于有那一位圣诞老人以及那只“圣诞袜”。圣诞老人红衣红帽白胡子,节前就已频频现身街头或广场;圣诞袜”呢,亦是红色袜筒白色袜口,平安夜”那晚,就该挂在孩子的枕头边。夜深了,孩子累了睡着了,传说那位圣诞老人也就坐着驯鹿拉的雪橇来了。门窗都关着,他是怎么进屋的?哦,不是还有烟囱吗?他就从那烟囱孔道悄悄爬进来了。也不吵醒孩子,只把一份丰厚的圣诞礼物,悄悄放进枕边的袜筒里……这么着,我于此刻也真有了圣诞老人的感觉。恬然看着两个小孙女,见那嘴角边露出的梦中笑意,想起又有一份惊喜正在等待她们的醒来,我心顿时溢满柔柔的温暖。西方人弄出的洋节日,别的不说,可有一点好,就是肯为孩子们多花浪漫想像的心思,而世间的事,一旦与孩子
们搭上了,自会变得美丽起来。(11)
新闻推荐
不行 、不会 、不想 、不敢 、不能够 林志玲不敢对周杰伦动心
林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