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汇滔,原名张维藩,字孟介。 1882年生于寿县涧沟乡的小康之家。
1905年春,张汇滔东渡日本,考入日本东京警监学校,经孙毓筠介绍,加入“阳明学社”,并成为学社反清中坚。8月20日,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张汇滔在孙毓筠的引荐下拜谒了孙中山,不久加入了同盟会,结识了黄兴、宋教仁、陈其美、李烈钧、廖仲恺、秋瑾、徐锡麟、陈天华等人。从此,张汇滔跟随中山先生开始新的革命征途。
1909年,同盟会员王庆云以咨议员身份,向安徽巡抚朱家宝建议操办寿州团练,镇慑皖北匪势。朱家宝采纳王庆云意见,让他回到寿州成立团防局,并委其为局长。王庆云回寿州后,立即与张汇滔筹办寿州团练事宜,在极短时间内练成。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消息传到寿州,11月初,张汇滔与王庆云、袁家声、张纶及邻县同盟会员举行紧急会议,11月4日夜在寿州成功地举行了武装起义,迫使清廷知州和寿春镇总兵缴械投降,兵不刃血,光复寿州。寿州光复后,成立淮上国民军(简称淮上军),众推张汇滔为总司令,而张汇滔却力排众议,荐王庆云为总司令。各路起义领导人允其所荐,举王庆云为总司令、张汇滔为副总司令兼参谋长。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下令将淮上军整编为混成旅,任命张汇滔为少将旅长。张汇滔因对袁世凯愤恨至极,坚辞不就。1913年7月,孙中山决定发动“二次革命”,任命张汇滔为讨袁军第一支队长,负责将盘踞在淮河南岸的袁军驱逐至淮河以北。此时,倪嗣冲已被袁世凯任命为安徽省督军,在蚌埠设督军府督皖,驻扎安武军,依靠津浦铁路重点防守。张汇滔从上海返回寿州后,立即召集淮上军旧部,指挥讨袁战斗,后因众寡悬殊,粮弹缺乏,遂放弃淮河防线,撤至合肥与夏永伦部会合。8月18日,张汇滔与廖传仪赶到合肥城内会晤夏永伦,不料夏永伦已叛变投敌,见面即开枪打死廖传仪,张汇滔机警突围。 “二次革命”失败后,张汇滔潜往上海,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1914年,张汇滔应孙中山之召,前往日本东京,协助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张汇滔被委任为安徽支部长,负责安徽党务和策划长江流域军事。他经常来往于上海、东京之间,进行反袁斗争。 1917年夏,孙中山发动 “护法运动”,被选为大元帅。张汇滔被任命为大元帅府参军,奉命回到上海,继续组织武装力量反对北洋军阀。1918年后张汇滔住上海法租界环龙路,与孙中山居处近在咫尺。孙中山对张汇滔文武才干深表赞赏,誉之为“吾党之力行家”。
1919年1月30日晚,张汇滔在上海前往医院探视侄女病情,行至坟山路时,遭遇倪嗣冲派来的刺客袭击,身中4弹。孙中山闻讯,立即前往医院探视。由于伤势过重,张汇滔在广慈医院不幸去世,年仅38岁。
新闻推荐
□江志伟2013年12月4日,当“中国珠算”项目又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时候,我们又一次想起了他——他,就是被誉作“珠坛先驱”的、从《清明上河图》上发现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