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日本新闻 > 正文

温跃渊在安徽作家中我很佩服韩瀚他有长篇问世诗歌在全

来源:新安晚报 2013-01-10 12:00   https://www.yybnet.net/

□温跃渊

在安徽作家中,我很佩服韩瀚。他有长篇问世,诗歌在全国获奖。祖慈兄说他是个“快活人”:交游广阔,见识丰富;擅长金石,喜藏字画;赏鉴古瓷,把玩骨董;痴迷京剧,酷爱曲艺……而在元旦三天小长假的这个早晨,我读他的作品,则是他的散文,且是再三再四地捧读。试想,这年头居然还有一位作家的作品让我这样留恋的,实在是不多了。

正读书时,老友侍继余来访。我说我们去看看韩瀚吧,他说好。他说他认识韩瀚时,是在蚌埠,那时他还未到文联。我说我认识他时也是在蚌埠。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我随陈登科在蚌埠写稿,韩瀚那时还在《人民中国》杂志。

就是这个《人民中国》,让他发现了画家、诗人、大书法家林散之。那时韩瀚在一份资料上看到,日本人视书法为全民艺术,还说书法的传统已由中国移到日本。韩瀚看了,既气愤又不服,他想在《人民中国》上出一个“中国现代书法特辑”,拿出点货色给日本人看看!

1972年秋天,他在南京找到亚明,请他推荐几位江苏的书法家。亚明拿出了几幅,韩瀚都觉得一般。这时,亚明又从一个老式书桌抽屉里拿出一个未经装裱的手卷,说:“这是一个怪老头写的。你看看再说。”

随着手卷展开,韩瀚顿觉眼前一亮,连声大叫“好!好!好!”亚明这时也神采飞扬,竖起拇指说:“怎么样?中国还是有人的吧!”说着亚明又指着书法的题款说:“此老姓林名散之,早年跟黄宾虹学画,现已年过古稀,一生不求闻达,只管闭门写字作画。”

韩瀚听了,很想见见此老。亚明说:“他现在住在老家安徽和县乌江镇。你看上他的字,我叫他写两幅给你寄到北京去就是。”

韩瀚继续在外面寻字,也有写得不错的字,但都没有散之先生的字教他无法平静。两个月之后,韩瀚回到北京,亚明已将林老的笔迹寄到。韩瀚把林老的字幅粘在床头玩味到夜半。

第二天,韩瀚到启功先生家。启功先生当时身体和心情都欠佳。当听到韩瀚说《人民中国》要出一期“书法特辑”时,老人脸上略带喜色。韩瀚问:“您知道林散之这个人吗?”

“林散之?”启功想了想,摇摇头说:“不知道。”

韩瀚把林散之的字,用唾液粘到墙壁上,请启功看。

启功先是坐在椅子上看,继而站起,继而走到字幅跟前,有顷,脱下帽子对着林老的字幅,深深地鞠躬,一个,两个,三个。

韩瀚又到了赵朴初先生家,说:“我今天来,是要请您看一幅字,此公现在七十多岁,林散之,是您的大同乡,安徽和县人。”赵朴初表示不知此人。韩瀚把带去的字幅请赵老看,赵朴初站在那里,久久地沉吟,脸上露出欣慰的神情。一会,他带着浅浅的笑意说:“请代我向林老致敬意。倘能赐予墨宝,朴初不甚感谢。”

韩瀚最后把他选定的老中青作者的二十多幅书法作品拿给郭沫若先生过目,郭老和夫人于立群不时发出“好”“很好”之类的评语。郭老让秘书抱来一大捆从全国各地寄到他寓所的书作,对韩瀚说:“现在中国也没有个地方管书法的事,人家都把字寄到我这里来。你都拿去,这事情你就管起来吧。”

这是一位中国人大副委员长对韩瀚个人的“委任”。

这是中国一位大书法家对韩瀚书艺书德的信任。

“中国现代书法特辑”在《人民中国》1973年1月号刊出。赫然排在首页的是林散之的草书。接着,韩瀚在亚明的陪同下,到安徽和县的小镇上看望了林老。再过一些时日,林老被接回南京,江苏给了林老一座小洋房。林老从此名声大振,访者盈门。各种传说也随之而来,甚至载诸报刊。说,日本首相田中访华时,向周总理特别提出,希望能得到林老墨宝。又说,郭沫若在南京时多人请他即席挥毫,郭一概婉谢。众人问何故?郭老拱手道:“南京有林散之在。”

当然传说者皆非恶意。其实,郭老在70年代就不曾去过南京。倒是赵朴初先生在南京与林老会晤。林老两耳失聪,赵老以笔代口:“林老书法,举世无两。”

1984年底,韩瀚在深圳遇见启功。时任中国书协副主席的启功当着众人的面指着韩瀚说:“要不是1973年他把我的字拿到《人民中国》发表,写文章吹我,谁知道启功是书法家?”

天气有些阴冷。我与继余顶着凛冽的寒风到了韩瀚先生的寓所,祝他新年快乐。韩瀚见我俩到来,显得很是高兴,笑容满面。一笑,嘴里只剩下唯一的一颗牙齿便暴露无遗。八年前,先生患晚期胃癌,手术后毫发无损。韩瀚说:“我脑子不行了,不写东西了。”

几年中,夫人莲子为了锻炼和康复他的身体,搀扶他外出走路。谁会知道这个满头白发只剩下一颗牙齿说话口吃的耄耋老人,40年前就是他发现了两位中国书坛的大书法家?

我想起了合肥有一句俚语:真人不露相。

这句话送给韩瀚先生,倒也贴切。

人 物

挺立 张大林/摄

新闻推荐

三河古镇之与历史相遇的美食

三河古街街头土菜馆琳琅满目的土菜。   索苏静 摄 三河美食。(资料图) 太平庆功宴。(资料图) &nbs...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看那桃花朵朵开2015-03-25 08:36
评论:(温跃渊在安徽作家中我很佩服韩瀚他有长篇问世诗歌在全)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