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日本新闻 > 正文

闲话西湖 李康

来源:淄博晚报 2013-08-09 17:42   https://www.yybnet.net/

近十几年里,数次到杭州,得缘漫步苏堤,泛舟湖上。每次离开,既没有夙愿得偿的心满,亦未有兴尽而返的意足,有的只是不舍与惆怅,游览时醉人的情趣更不必细说了。回来好长一段时间,于反复回味中,滋生的竟是日甚一日地思念。这像极了一个口渴的人,用很小的杯子喝微烫的功夫茶,有越喝越渴的感觉。中国任何一个别的景点,都不会像西湖这样,能牵动人一生的情思。

如歌手江珊在《梦里水乡》中所唱:看那青山荡漾在水上,看那晚霞吻着夕阳,我用一生的爱去寻找一个家,今夜,你在何方?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隋朝以前,西湖只是由海湾形成的天然湖泊。公元822年,大诗人白居易来做杭州刺史。他修湖筑堤,西湖从而演变成人工湖泊,其性质发生了划时代改变。西湖有了白居易,好似西施的华丽转身,由浣纱的乡村女子,嬗变为袅袅婷婷的绝代佳人。

二百六十年后,和白居易一样遭贬谪的苏轼来到杭州。此时的西湖,在苏轼的眼里,却是“堙塞几半,水面日减,茭葑日滋。”他动员二十万民工疏浚西湖,并用挖出来的葑草和淤泥,堆筑起自南至北横贯湖面五里的长堤,即后人笔下的“苏堤”。在堤上建六座石拱桥,自此西湖水面分东西两部,而南北两山,也始依苏堤相沟通。尘垢蒙面的西湖,又于层峦叠嶂和四季葱茏之间,露出她秀美的脸庞。

南宋一代,王室孱弱,偏安一隅,却在杭州创造了繁荣的经济和灿烂的文明。显贵政要和富商巨贾,开始在西湖周围兴建宅府园林,楼台亭榭,层林栉比,争奇斗艳。西湖除了天然景物外,逐渐变成“山外青山楼外楼”的风景胜地。更渐次出现名闻遐迩的“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湖光山色之中,云蒸霞蔚之下,且不说每一景都风韵别致,单从文字上讲,十景之名本身,即是严谨工整的对偶句,任意两景组对,均华美妥帖,尽显中国语言文字之独有魅力。由是可见,在南宋繁荣的文化背景之下,文人们的内心体验是如何的闲适而悠然。这便是千百年来,中国文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和生活艺术。

人说杭州是“人间天堂”,但又说“没有西湖就没有杭州”。这至少是从审美的角度说明,西湖对于杭州的重要地位。正如苏轼在给宋哲宗的上书中所说:“杭州之于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

千古兴亡多少事 西子湖畔尽风流

中国的名山胜迹,或因山水形胜之美驰名,如黄山,如九寨沟;或因文化底蕴丰厚而取胜,如三孔,如晋祠;或因美丽动人的传说而为人瞩目,如蓬莱阁;或因名人诗赋而扬名,如寒山寺,如滕王阁。这些不同类型的景点,满足了不同文化层次与不同审美情趣的多方面需求。换言之,喜爱哪些类型的景点,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的文化修养和内心追求。

杭州的西湖,既融汇了自然风光,又集文化、名人、传说、诗词歌赋于一身,且融汇得和谐自然,相映成趣。所谓美山,美水,美人,美文,样样无不光彩夺目。

著名诗人留下的诗文为景色添彩,而诗文也会凭山水胜景而广为流传。对于西湖的吟咏,自然还是首推白居易和苏东坡两位大诗人。

钱塘湖为西湖别称,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写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西湖夏日瞬息万变的天气,关于雨景的生动描写已令人拍案叫绝。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一句。

还有,杨万里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句子,也同样脍炙人口。

有关西湖的诗句还有很多很多,仅白居易就写过百余首。这些名人佳作笔下的西湖,就如吴越时代的美女西施,风姿绰约,依依动人。不管是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中国古代的传说,最受欢迎的当属才子佳人的爱情戏剧。西湖之秀山丽水,自然也演绎了一段段风华雪月。有意思的是,这些故事,与西湖上的一座座桥联系在了一起,既为故事增添了意趣,又留下了后人凭吊的遗迹。

我国四大古典传奇之一的《白蛇传》已是家喻户晓,故事的开始,就在著名的断桥之上;湖边的西泠桥,乃是南齐风华绝代的歌妓苏小小,与青年才子阮郁的一见倾心之处。

另一段古典爱情故事则与长桥有关。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人在长桥上送别,依依不舍,你送我来,我送你去,来来回回十八次。桥虽不长情谊长,故名长桥。长桥、断桥与湖中岛上的孤山凑在一起,便有了“孤山不孤,断桥不断,长桥不长”的西湖三绝。除此之外,秦淮八艳之首的柳如是,“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都与西湖结下了不解之缘。

江南钟灵琉秀的山水,诗者才气横溢的诗文,女子妩媚多情的倩影,共同书写了西湖数不尽道不完的千古风流。

赖有岳于双少保 人间始觉重西湖

西湖到底有多美?明朝正德年间,日本一使臣写过一首赞美西湖的诗:“昔年首见西湖图,不信人间有此湖,今日打从湖上过,画工犹自欠工夫。”这首诗从文采和技法上实在谈不上高明,但朴实真切,别有意味。然而,就如“美人招祸”一样,美景居然也会招来祸灾。从另一方面讲,又给西湖平添了许多悲壮的色彩。

金朝的第四位皇帝完颜亮,弑君夺位,残忍嗜杀,是个毁多誉少的人物。更因《三言两拍》中有《金陵王纵欲身亡》一篇,而给人留下个淫欲无度和寡廉鲜耻的印象。其实,历史上的完颜亮还是颇有些作为的。他自幼聪敏好学,汉文化功底甚深,喜与汉族名士品茶弈棋,谈古论今,可谓文韬武略。他取得皇位后,早有南侵灭宋,统一中国之心。据说他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遂有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后来,他又看到一幅描写西湖风光的画,更为西湖美景所吸引。遂写下了笔力雄浑,气象恢弘的诗句:“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雄心勃勃而志在必得的完颜亮,最终在南征途中为部下所杀。正所谓“尔曹身与名俱灭,西子湖上景依然”。站在青山绿水之间,遥想当年的金戈铁马,给后人留下多少嗟叹和感慨!

妩媚婀娜的西子湖,在世人眼里恰如多情的江南女子。其实西湖的上空,也荡漾着慷慨激昂的英雄之气。“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这是清代诗人袁枚所做《谒岳王墓十五首》中最著名的一首。

岳飞、于谦埋骨湖岸,令西湖盛满泽波浩气,西湖可谓有幸。在他们之后,还有一位比二人不遑多让的明末英雄张煌言,同样长眠于此。在他生前曾写下这样壮丽的诗句:“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畔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张煌言是明末抗清的民族英雄,与岳飞、于谦一样,为人刚正不阿,立志报国济民,抗清被俘后,他不为官禄引诱,慨慷赴死。临刑前,他“坐而受刃”,拒绝跪而受戮。死后,人们将他葬于西湖之畔,完成他生前所愿,并将他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华夏文化的基因和民族特质。这些精神的延续和传承,往往体现在各个时期的英雄人物身上。“西湖三杰”的精神,当为我等后世子孙所铭记。

徜徉于苏堤之上,泛舟于碧波之间;湖水拍岸,浩浩汤汤。我来西湖,不仅为领受西湖的纤细婉约,更为感受这一湖的人间正气。

新闻推荐

龙泉:今“硒”巨变华丽转型

...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闲话西湖 李康)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