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日本新闻 > 正文

我看 “灵璧四杰”

来源:新安晚报 2013-11-24 07:50   https://www.yybnet.net/

许辉的祖籍并非灵璧,但他在灵璧插过队,时间也不很长,但的确是一段难忘的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心灵印记。灵璧曾给予他的生命注入非常丰富的营养,他的许多小说都以灵璧为背景,如《焚烧的春天》飘荡的人儿》《淮北的一棵树》等,小说里的许多人物都生活在灵璧这块土地上,许辉的创作与灵璧是联系在一起的。我曾经集中地读过许辉的一些小说,常常为他的那种特有风格的书写所吸引,为他讲述的故事、为他营造的氛围、为他笔下的人物所感动。《焚烧的春天》里的小瓦,她愤然将她和丈夫国桂在草甸子上建起的那个家一把火烧掉,她所焚烧掉的不是那间草屋,而是过去的小瓦,小瓦自己也不喜欢、有些愧对自己丈夫国桂的那个小瓦,焚烧是一次涅槃,她要在焚烧中得到新生,这样的小瓦即使有些过失,也让人对她的未来充满信心。许辉是喜欢小瓦的,读者也是喜欢小瓦的。《夏天的公事》是许辉的代表作之一,许辉以非常平静的笔调描写一群党政机关公务员走到哪玩到哪吃到哪,接待寒暄,热情周到,说是要开会,并不知道要开什么会,更不知道开会要解决什么问题,全篇没有一句批评的话没有一个批评的字眼,但你读过之后,却深深感到了作家笔力的遒劲、批评讽刺的辛辣,深刻地表达了作家对那种社会现象的焦虑。现在不是在集中解决形式主义、享乐主义、铺张浪费等等吗,要公开“三公”吗?许辉早就看到了其中的弊端,可见他的眼光是超前的,他对社会民生的关注是发自内心的,这正是一个作家的责任。我读过许辉小说后,将他的小说归纳为宁静,赞扬他的小说的宁静本质,读他的小说也是一种宁静的享受,并说这种宁静是对浮躁的社会现象的平抑。其实,阅读许辉的小说,也必须宁静,像“一代儒宗”马一浮先生所说的那样,要“定心”。马先生说:“故欲读书,必先调心。心气安定,自易领会。若以散心读书,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必不能入”。如不“定心”,对许辉小说可能就难以领会其深意,比如《幸福的王仁》,一个将近三万字的中篇,通篇写的是某公司副经理王仁成天和朋友打牌、喝酒、钓鱼、下棋等等,其他一概不问,似乎这就是他的幸福。但王仁很快却当上了经理,得到了满足,有了新的幸福,这幸福是怎么得来的,是王仁窥测已久之后一句话得来的,或者说一个字得来的,也就是小说中将“通奸”的“通”字改成了“强”字,以此暗示女售货员小蔡将合经理扳倒了,王仁顺理成章当上了经理。王仁表面无所事事,实际上暗中为他的幸福甚至不惜陷害他人煞费苦心哩!王仁多么可怕呀,读到这里,你会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但是,如果不定心细读,忽略了那关键的一词一字,你就会摸不着头脑、读不懂。许辉小说的一字一句,都深藏玄机,深有讲究,他是一个很深邃的作家。

灵璧地处淮北大平原,淮夷文化源远流长,又有垓下古战场、虞姬墓遗存和钟馗传说及灵璧美石,文化特色非常鲜明,因此,在灵璧这块土地上,出现文学的繁荣,以致出现“文学四杰”,也就理所当然了。许辉、周恒、黄玲君、李成恩四人,两人写小说,两人写诗歌,四人都有非常丰硕的成果,阅读他们的作品,令人感动,在他们的影响引领之下,灵璧的文学创作一定会出现新的喜人的气象。

李成恩是非常年轻的80后女诗人,她虽然年轻,诗的收获却非常丰厚,已有100多万字的诗歌、长篇小说和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发表出版。我收到她送给我的三本诗集:《春风中有良知》《高楼镇》和《池塘》。李成恩获过许多奖项,在诗歌界很有名气,还参与女性主义绿色环保运动,她又是一个积极的社会活动家。李成恩说她“一直想到梭罗的瓦尔登湖去看看”,她向往梭罗,向往梭罗的《瓦尔登湖》,她还向往尼采,这一切可能是她的诗歌的基调。如同梭罗抱着古老的森林里的树木并将它们称之为“松柏兄弟”一样,年轻的李成恩来到高楼镇的荒地上栽上了六垄红薯,亲近了自然、土地并且有了成功,收获了600多斤婴儿一样可爱的红薯,为此,她写了一首《高楼镇,六垄红薯》,她在她的诗里将她的红薯和梭罗联系了起来,写道:“我抽打梭罗,抽打隐居在红薯地里的梭罗”。“抽打”或许是一种情感至深的表达,表达诗人与红薯与梭罗与大自然之间的那种说不明白的深厚的情谊。李成恩的诗太多了,我来不及细读,但我读了她的汴河系列、青花瓷系列,还读到了那首《梅与梅姐》,我非常喜欢这首诗,梅就是诗就是词,是古典的,也是现代的,那种清香、那种冷峻、那种峭拔,无可替代。“第三朵梅就是第三个孩子”“我就是第三朵”,远香飘逸,冷峭异常,风骨傲然,坚强而自信。“花开鸟鸣急/雪落月照冷”。李成恩在她的这首诗里自然地融入了古典诗词的元素,使梅的形象更令人景仰。李成恩的诗我虽然读得不多,但我感觉到,她将会成为诗的大气候、文学的大气候,这是十分值得期待的,也十分值得高兴的。文学皖军将由这一面面的旗帜而浩浩荡荡。

黄玲君和李成恩是灵璧籍两位杰出的女诗人,她俩写了那么多诗在全国各报刊发表,每人都结集出版诗集几大本,硕果累累,令人景仰。

黄玲君在合肥工作,有见面的机会,她给我的印象是秀雅、贤淑、端庄,总是在静静地观察她周围的一切,静静地思考她的诗。她送给我一本诗集《微蓝》。她的诗很短、很精炼,惜墨如金,她的诗也和她的人一样秀雅、贤淑、端庄。她写她的故乡灵璧,写虞姬,写她的外祖父、父亲、母亲,写她所看到所感受到的一切,她似乎不大喜欢激越地高声地吟唱,她总是在那里细细地诉说与描摹,她的观察与感觉是准确的,也常常是深刻的。请看那首小诗《对峙》:“停靠宿松路的/1路公交车,意外地/上来一群民工。/他们手持工具:/锹,钻,镐头/这些铁器/闪着光。立即,/他们,和车上人/形成某种对峙。/仿佛有所察觉,他们/及时地,把工具放到地上/后面上车的人,/无不小心翼翼地/绕过它们”,这首诗写的是城里常见的情景,诗人细细地描摹她所看到的一切,只有一句是发自她内心的感悟,那便是“形成某种对峙”,这种感悟使这首小诗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和忧虑。农民工和车上的其他人都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农民工为城里人包括车上的人做着粗重的脏累的报酬甚少的服务,为城里人造福不少,他们虽然也生活在城里,但城里主要是城里人的内心深处却不曾接纳他们,而是警惕、戒备、鄙视、歧视,这一切农民工是深刻地感受到了的,于是小心翼翼,如同诗里写的:“他们/及时地,把工具放到地上”。但即令如此,也无从打消城里人内心对他们的偏见,于是有了这种可怕的“对峙”。其实这种所谓的“对峙”,只是城里人内心所虚拟的一种意念。然而,诗人的担忧却是,虚拟的东西,有时也会变成严酷的现实。诗人到过我的故乡宿松,吟唱过宿松的白崖塞和小孤山,白崖寨和小孤山我都是去过的,比较起来,我喜欢她所写的小孤山的那首诗《11月7日,雨中登小孤山》:“登上去/山从我的视野里/消失不见/只有江水/浩荡的江水/在雨中/在眼前/流啊流/从天际流向天际/总是这样子/让人无语”,明明是登山,所看到的却“只有江水”、“从天际流向天际”,这的确是登小孤山的独特情景。小孤山陡峭笔立,山脚下长江浩浩荡荡,诗人的感觉是十分准确的,她写出了登小孤山与登别的山不一样,也写出了小孤山的个性。沈天鸿说,黄玲君是一位成熟的诗人,这个评价是准确的。

□唐先田

周恒是土生土长的灵璧籍人,一直没有离开过灵璧,是颇有成就的小说作家。我和周恒见过几面,有过交谈,我对周恒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文学精神。周恒是一名医生,骨科专家,他的写作完全是业余的。骨科医生给人治病,不仅动脑,还要花力气,一天下来很是疲劳,但周恒坚持不懈,将他上班以外的业余时间,全都用于创作,这种坚强的毅力,令人至为钦佩。周恒的小说语言极为精彩,完全的淮北平原风味,灵璧风味,形象、生动、感人。最近他写了一个长篇《喇叭》,还未出版,我读的是原稿,写淮北周学宝一家祖孙几代民间艺人以吹喇叭为生,技艺精湛,还有许多正义而传奇的故事,委婉曲折,很有可读性。小说中的人物,太爷爷、爷爷、爹、叔叔和周学宝自己以及李二、李英子等都较鲜明,太爷爷的高超吹喇叭技艺和宫中轶事,爷爷的刚强倔犟,爹对日本人的仇恨等,都写得深刻生动。小说中有个情节,日本人占领淮北后,爹被强迫去为他们吹喇叭庆功摆谱,但爹吹着吹着,由喜曲而吹成了丧曲,被日本人打断了腿。这个情节的设置和当时中国的民间抗日情绪非常切合,表达了对日本人入侵中国的深切仇恨。吹丧曲是爹内心情感悲愤和哀痛的真实自然流露,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这部小说是淮北平原那种刚毅、果敢、绝不屈服的性格的表达。关于《喇叭》,周恒正在打磨修改之中,相信经过他的继续努力,一定会成为一部出色的长篇。

新闻推荐

农蜀大捷歼灭三百多日军

1938年大蜀山保卫战(资料图)。 大蜀山微波站后面的一处偏僻地带,胡正保看到了一个圆形的碉堡遗址。大蜀山 ...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我看 “灵璧四杰”)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