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宿州市级非遗——砀山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传承人胡玉民有些忙碌。为了能在5月即将在深圳举办的文博会上一展安徽民间蓝印花布的风采,他在八十多岁老父亲的指导下,认真做着准备。胡玉民介绍,这是目前安徽仅存的一项蓝印花布技艺,希望能在自己的传承和带动下,再现当年的迷人风采。
祖孙三代皆印染
为了一睹砀山蓝印花布的风貌,记者近日特地赶到胡玉民位于李庄镇胡屯村的家里。 80岁的胡正申正在教孙子手工雕刻蓝印花布图案模板。在他们身后的梨园树上,挂满了图案各异的蓝印花布及服饰成品,被面、床单、小儿肚兜……那静谧的蓝,纯净的白,质朴的纹样,透着一股浓烈的乡土气息。
胡正申说,蓝印花布曾是砀山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元素,它以耐用、不褪色、透气吸汗等特性深受人们的喜欢。但上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机织化纤布和现代印染花布的普遍使用,蓝印花布逐渐从砀山人生活中淡出。
2010年10月,砀山蓝印花布印染制作技艺入选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仅存于世的胡氏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第四代传承人胡正申成了唯一的传人。后来他的儿子胡玉民子承父业,现在孙子胡贺贺也掌握了这门古老的印染技艺。
民间技艺重放异彩
胡老告诉记者,中国蓝印花布历史悠久,自汉代兴起,至今已流传2000多年。他们胡氏作坊自清末开始,祖辈印染蓝印花布,曾在砀山城北关打出了响当当“三元兴”的店号。其蓝印花布选用手工纺织的纯棉白粗布为布料,以蓝靛为原料,搭配手工雕刻的模版,印染成蓝白分明、鲜艳夺目的蓝印花布。图案古朴、清新,享誉全国,尤其在鲁、冀、陕、川、豫、皖一带,颇具盛名。
胡正申介绍,蓝印花布生产流程复杂,从打靛、制板、打浆、印花、氧化到最后的漂洗、脱水、晾晒出成品,总共20多道工序全为手工操作。
“别小看这土里土气的蓝印花布,在国外,尤其是在日本和东南亚各国很受欢迎。 ”胡正申自豪地说:“1980年,日本商人要求年生产200万平方米,由日商负责常年销售,但因我们无力批量生产而错失了良机。胡正申透露,下个月的深圳文博会,将由儿子胡玉民带队参加。
记者 王素英文/摄蓝白相间的印花布,透着一股自然的气息
△胡正申老人在给儿子传授刻花模板的雕刻技艺△蓝印花布制作出的画作△我也是未来的小传承人
新闻推荐
上千人聚集要求其就不当言论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