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明开放,求是创新”——这八字的“合肥精神”道出了合肥主动与世界拥抱的博大胸怀。作为合肥经济发展的先行者和排头兵,合肥经开区一直都是以开放的精神吸收全世界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联合利华、花王到三菱捷敏,从中部最大的日企聚集地到全国排名13的出口加工区,经开区未曾停歇。今年6月份,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合肥经开区意气风发,再次起飞。
中部最大日企聚集地
2011年,日本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捷敏电子(上海)有限公司、三菱电机(中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在合肥建立三菱电机捷敏功率半导体 (合肥)有限公司。项目设备总投资约9100万美元。三菱捷敏刚落户开发区,有媒体报道称,合肥的电子信息产业又添劲旅。如今,三菱捷敏已经有250多名员工,员工人均产出量翻了番。这里做的是电源管理模块封装和测试项目,可以直接面向国内最大的家电生产市场与成熟的汽车市场,公司的芯片看似很小,但非常重要,广泛运用于白色家电、汽车、电气铁路、节能产品(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工业监控及电源转换等。目前,三菱的芯片在中国市场上有65%的占有率。最先进的技术产品也能在这里生产。
虽然公司定位是生产制造,但是在去年4月份,公司成立了技术营业科,专门为家电巨头提供技术支持。据介绍,以后,合肥还有可能成立开发实验室,为家电厂商开发更好的产品。
开放的心态,让合肥经开区屡屡做出强强联合之举。1995年,世界500强公司日立建机在合肥经开区设中国总部;2011年,日本最大的医疗器械生产商尼普洛株式会社在经开区建设医疗器械生产基地项目;2012年,日本最大的家庭日用品生产企业花王竣工投产;2013年,日本钢铁大鳄淀川盛馀(合肥)在合肥正式投产……目前,合肥经开区已成为中部最大的日资企业聚集地。这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也有助于提升区域影响力。
出口加工区全国排13
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姚卫东曾说,招商引资是开发区的生命线,是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第一要事。近年来,入驻经开区的知名企业越来越多,仅世界500强企业就近30家。除了日企之外,台湾的仁宝、峻凌电子、康师傅饮品、统一等一批优质企业也相继入驻或增资扩股,经开区很快成为台资企业的首选地。与此同时,经开区还加大欧美产业招商,成功签下纳威司达发动机工厂、卡特彼勒公司中重卡项目等重大项目。合肥经开区吸引外资的情况和到位外资情况连续稳居全市第一。
2010年10月,国务院批准合肥成立出口加工区,落户经开。出口加工区拥有加工制造、保税物流、研发、检测和维修等多种功能,享受“境内关外”的政策优势,入驻企业可同时享受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惠政策。2012年8月正式封关运行,2013年全国53个出口加工区中,合肥出口加工区完成进出口124310.8万美元,排名全国第13位。这标志着合肥仅用一年多时间,就迈入全国出口加工区第一方阵。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正是因为开放的心态和不懈的努力,合肥经开区的新兴产业倍增。去年,联想集团和台湾仁宝电脑集团共同投资的联宝电子正式投产,仅8个月,其产值就突破百亿元。加上之前的宝龙达等,经开区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
空港经济绘发展蓝图
如果说,之前的合肥经开区如一头猛虎,声震四海。那么,正在加紧建设的空港经济示范区将成为合肥经开区的双翼,助其飞向更广阔的天地。今年6月份,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复空港经济示范区的设立。酝酿已久的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位于合肥经开区高刘镇,紧邻新桥国际机场,规划控制面积7.5平方公里。她将以新桥国际机场为依托,建设成为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以航空运输为依托的航空物流基地、以航空器材维修为主导的航空运输保障基地,重点发展航空保障业、航空物流业和临空高新技术产业。从决定设立空港开始,合肥经开区就立即组成建设办公室,开始拓荒。经开区人都是一群有创业精神的人。目前,空港经济区的“两纵两横”路网已经开工建设。未来三四年,合肥经开区将投入40亿元左右来完善空港经济示范区的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配套。
汪日贵合肥经开区微电子基地
新闻推荐
王家琰 行笔有顿挫的流动书画编辑-赵卉 设计-洪孟晨【艺术简历】王家琰,字子瑜,安徽寿县人,1943年生。幼承家学,书学颜柳,兼攻二王,擅楷行草。1979年后供职于安徽省博物馆,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