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海涌在演讲
□本报记者张弘实习生王桃文/摄
8月6日上午,书法家袁海涌先生在广西省立艺术馆旧址为市民上了一堂题为《普及书道教育提升公民素质》的书法课。袁海涌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被收藏于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历史博物馆、王羲之故居等多家美术馆、纪念馆。他在继承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根据“书画同源”之理,用书法的笔意,实现画的意境,形神兼备,自然天成。
袁海涌说,在诸多的使用之道,如茶道、花道、剑道、棋道、柔道、武士道中,书道可谓是“第一道”。在传统文人的意识和言语中,“书道”是经常使用的概念。翻看中国的历代书论,孙过庭的《书谱》,李世民的《笔法诀》,王羲之的《笔势论十二章》,欧阳询的《用笔论》等等都在谈论品评古今名家名迹之时,运用了“其道”“斯道”“书道”等概念。从王羲之草书的代表作《十七帖》《初月贴》中,可以看出他创造了一种连字分组的行款方式。即不仅把笔画相连的几个字构成一组,同时通过仰俯相应、姿态相贯,使几个笔画不相连的字结成感觉上的一组。这种行款方式体现了动态的曲线式布局,字体风姿绰约,遒劲华美。在单字结体上,王羲之采用了内包式圆形体势,改变了以往草书的方势和直线式布局,这在当时中国书法界是前所未有的。王羲之的草书线条凝重流畅,沉着饱满,格调清新,曲线遒美流转,折线劲健挺拔,点画具有强烈的雕塑感。
日本的书法称书道,是从中国而来的。
新闻推荐
?今年8月15日是日本战败投降69周年纪念日。各地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