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琰 行笔有顿挫的流动书画
编辑-赵卉 设计-洪孟晨
【艺术简历】
王家琰,字子瑜,安徽寿县人,1943年生。幼承家学,书学颜柳,兼攻二王,擅楷行草。1979年后供职于安徽省博物馆,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安徽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自1979年起连任安徽省青联四、五、六届常委;1988年起,连任安徽省政协六、七、八、九届常委。书画论著有《论邓石如行草艺术》、《论扬州八怪李方膺》等。出版作品有《王家琰书画集》等。
王家琰出生在历史文化名城寿县,4岁时就在父亲王新三指导下临习颜、柳,后攻“二王”,临池不辍,孜孜以求。早在1976年,他的行书作品“鲁迅先生《赠日本歌人》诗”,被文化部和对外文委选赴日本参加“现代中国书道展”,次年又有作品入选《中国现代书法选》的第一集,书名大震。他也因此受到张恺帆、赖少其的赏识,调入省博物馆工作,与著名书画家葛介屏先生共事切磋,视野、胸襟为之大大开阔。
王家琰在盛名之后进行变法,强调悬空有势,意在笔先,行笔有顿挫,一波三折。静心观之,能感受到他书写时情感的流动,整体风貌上则是气韵贯通,疏朗有致。王家琰同时是一位造诣深厚的国画家,他受萧龙士指点,以书法入画,走的是大写意路子,同时汲取了齐白石、吴昌硕、李苦禅等人的笔墨精髓,笔力雄豪,融篆意与隶味于国画,具有盎然趣味和深邃意境,更具有人文情怀和勃勃生机。
新闻推荐
□合肥 娄凤最近,在翻看爸爸收藏的几本日本老画报时,有两张照片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和县抗日女英雄成本华被俘后和临刑前的两张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