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篇散文写道:“枫叶红了,一抹流红,如天边的彩霞,恣意地把层林尽染,装点出深秋的画卷,留给人的是一种历经风霜的成熟美。”如果说市老年大学是一片风景如画的枫林,那么,85岁的学员丰艳,就是为晚秋添红的一片枫叶。
初次见到丰老,眼前的老人慈祥端庄、精神矍铄、表达流畅、和蔼可亲。更让人敬佩的是,她活到老、学到老的进取心。
特约记者 连英如
实习生 赵美慧 文/图
65岁入学,85岁仍不愿毕业
“丰大姐在老年大学已学习了20年,先后学了好几个专业,两年一届的学制,都毕业10回了,还是舍不得离开。”提起丰老的好学和热情,老年大学不少老人说,每次上课,她总是早早地来到老年大学,抢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打扫厕所、教室等。多年如一日,同学们一致评选她为优秀学员。“学校给我发了奖牌,奖励我认真学习,乐于奉献,我也很高兴。”老人开心地说。
说到学习,求知欲很强的丰老打开了话匣子。“我小时该上学的时候,正值日本人侵略中国,大扫荡我的家乡沂蒙山,兵荒马乱的无法上学。后来由于工作繁忙我一直无法静心学习,直到年过花甲退休在家,才抽出空来走进老年大学。”她理了理花白的头发接着说,老年人要避免变成“孤家寡人”,要想法子多接触人群,融入社会了解社会。她在老年大学这些年,先后学习了文学、历史和卫生保健等课程。到如今她仍清楚地记得十几年前,龙厚昙老师教的历史课,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把几千年历史的来龙去脉,讲得清清楚楚。在卫生保健班,她也很用心学,“因为学的知识可以指导自己及身边的人防病治病,对养生保健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这大概也是丰老85岁高龄仍然鹤发童颜的秘笈吧。
耄耋之年依然古道热肠
“我的老家在沂蒙山区,我于1946年参加工作。刚工作时正值抗日战争胜利不久,经常要参加宣传抗日胜利的会议,领着大伙唱歌。”提起过去的故事,丰老说自己一直是个闲不住的人,不久后,她冒着烽火硝烟随大部队南下,支援全国的解放,积极参加土改工作,后来辗转来到了滕县定居,先后在龙阳、东沙河、鲍沟、鲁南化工厂等地工作,1992年退休。
丰老现住龙泉苑小区,在她所住的小区,一说到丰艳乐于助人、慷慨捐资的事,大家都深为感动。那还是上世纪80年代,丰老有一邻居的小孩得了病,家中拮据为医疗费犯愁,丰老听说后,将自己积攒四五年的2000元钱,无偿地资助给患病的孩子。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她为灾区捐款2000元。几年前,老人在报纸上看到有个寒门学子为学费犯愁,再次慷慨捐款,后来这名学子顺利走进了大学校门,到现在仍经常来信或打电话问候她。“我自己没有要孩子,所以就把他们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朴实的老人如是说。
救助他人老人非常大方,但她自己在生活方面却一直坚持简朴节约,从不舍得浪费。如今,老人平日除了学习还喜欢养花,过着知足常乐的生活。“要问夕阳美不美,就看秋阳下的枫叶红不红”,采访最后,老人笑着说,“我就是那晚秋的一片枫叶,要继续学习,让自己的‘夕阳\’更美。”
新闻推荐
“在这里拍戏很有感觉” ——电视剧《飞虎队》微山湖湿地红荷风景区拍摄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