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日本新闻 > 正文

三河古镇之与历史相遇的美食

来源:江淮晨报 2014-12-17 08:49   https://www.yybnet.net/

三河古街街头土菜馆琳琅满目的土菜。   索苏静 摄

三河美食。(资料图)

太平庆功宴。(资料图)

淮军宴。(资料图)

在三河,像随处都能听到庐剧一样,也随处都能吃到三河米饺,走在三河古镇大大小小的街道上,三五步便是一个米饺摊点,刚刚从油锅里捞出来的大如元宝一样的米饺嗞嗞作响地召唤着你,让人想不尝一个都难。而在三河,好吃的可不只是米饺,其中很多美食都和三河的历史有关。

三河米饺因太平军名声大噪

米饺,这种三河传统早点历史悠久,它之所以名声大噪,还与太平天国的青年将领陈玉成有着密切的关联。

1858年陈玉成率太平军与清军另一主力湘军决战于三河镇,并取得胜利,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太平军“三河大捷”,之后天王洪秀全为表彰陈玉成的赫赫战功,加授他“英王”称号。英王陈玉成的军队爱护百姓,所到之处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三河镇老百姓拥护太平军,在战斗最艰苦的日子里,家家户户给太平军将士送吃送喝。其间,最受太平军战士喜爱的就是“三河米饺”了。以后,陈玉成及太平军的足迹踏遍了江南江北,“三河米饺”的美名便被传扬到各地。

三河米饺用籼米制作而成,馅也和饺子的馅大不同,用豆腐、生姜、辣椒、调料调制而成,正宗的还有巢湖白米虾,经油锅一炸,外表颜色金黄金黄的,一口咬下外脆里嫩,唇齿留香。

如今在三河想吃到正宗的米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大街小巷处处可见的米饺摊点让人难以选择,接待我的三河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左勇说,“一位姓戴的老人做得非常好,本地人最爱吃这一家的米饺。”很可惜,那天我并没有吃到戴老的米饺,老人只在早上卖米饺,卖完就收摊。

一段特殊历史催生三河“土菜”

虽然没吃到最地道的米饺,走访古镇那天的中午我还是有别的口福,在街上随便找了家饭店,点了几个三河土菜,就美味至极。

在很多游客心中,到三河一定要吃土菜!“三河土菜”和“三河米饺”一样都是三河的代名词。三河出名的土菜有酥鸭元宝、三河小炒、米粉肉、虾糊、野菜烧肉、烧土鸡、银鱼蒸蛋、糯米圆子等,只听到名字就会流口水。

三河土菜说叫土菜,可并不土,更多的是外地名菜与本土文化交融结合的产物。可外地名菜为什么会在三河出现?致力于三河民俗文化工作的胡益定老先生提到了三河古镇在抗日战争期间一段特殊的历史。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军队迅速占领中国,到了1938年夏天,日军也侵略了三河,但是由于受到了抗日军队的打击,86天后便退出三河镇。那个时候,三河南边是新四军江北游击区,西边是国民党退守的大别山区,又加上巢湖这个天然屏障,三河就成了一个安全地带。1938年秋天,合肥、芜湖甚至南京沦陷区的居民大量涌入三河,本来只有万人上下的三河镇一下子涌进了七八万人,使得古镇极其繁荣,之前没有的夜市诞生了,交通、娱乐、邮电、饮食等各行各业迅猛扩展,茶楼、饭馆、烟厂、米厂、杂货、客栈、戏院等达到数千家之多,古镇一度像南京一样繁荣,被称为“小南京”。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外地厨师的大批到来使三河菜的烹饪水平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那段时期,从合肥、芜湖来的人,不仅带来了江淮地区的厨师和江南地区的厨师,南京、扬州等地的名厨也来了,他们带来了天南海北的烹饪手艺,在三河本地的食材上大显身手。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虽然那些避难者大多回到家乡,但是他们的烹饪技术和带来的饮食文化则在三河扎下深根,开花结果,流传至今。

“六道宴”背后有说不完的故事

除了土菜,三河还流行“六道宴”,分别是“太平庆功宴”、淮军宴、杨家菜、孙家菜、董家菜和刘家宴,这些菜肴都是在三河土菜的基础上,根据各人口味和各家不同的喜好改进而成。

太平军当年为庆祝三河大捷,就地取材举办庆功宴,“太平庆功宴”由此诞生;淮军宴的来源则是因为淮军将领发迹之后,多数看中三河这块风水宝地,纷纷搬来此地,其中就有两广总督张树声、淮军总兵董履高、广西巡抚潘鼎新和四川总督刘秉璋等人。淮军宴应运而生。刘家宴是刘同兴隆庄的私家菜,土生土长于三河的商人刘锦堂与二哥刘锦臣联合开设布庄兼米行,为其取名“同兴隆”商号,是当时本镇众行业中的佼佼者,“同兴隆”开业于上世纪30年代,鼎盛于上世纪40年代。刘氏兄弟钟爱三河土菜,加之接触南来北往客商较多,遂将“私家菜”加以开拓,以适应客人的口味,又不失家乡菜的风味,因此刘家宴菜品较杂,土洋结合,自成体系。

这就是三河美食,吃着美味,而背后又有故事,怎么样,有没有想去品尝的冲动?  

晨报记者 索苏静

新闻推荐

寻味在他乡

每当身处“本城名吃”这样的议题中,我都四顾茫然,被戏称为“舌尖上的外地人”,而当真置身异域他乡时,却总有不错的口福。或许,与“生活在别处”相比,“”是更本能而心甘...

相关新闻:
大师谈设计2016-01-24 19:50
猜你喜欢:
评论:(三河古镇之与历史相遇的美食)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