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丁家桥镇小岭村群山环抱,溪水潺潺。冬日暖阳下,村民曹斌卿在门口支起长凳,和家人、学徒细致地编起了竹帘。被誉为“纸寿千年,墨韵万变”的宣纸,是传统手工纸最典型的代表。而捞纸用的竹编纸帘,是伴随宣纸生产而历经手工艺人百年传承创新、精编细制出来的。
小岭村是竹编纸帘的原产地,村民曹斌卿是宣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纸帘技艺的传承人。从上山选材到剖竹、撕篾,从绕线、编制到油漆、下架,整个竹帘的生产有40多道工序,曹斌卿都熟稔于心,并不遗余力将技术要点向学徒传授。目前,该村成为竹编纸帘生产的特色村,生产的竹帘供应全县大部分宣纸生产厂家,并远销福建、浙江等地,部分产品出口日本及东南亚地区。 本报记者 吴文兵 摄影报道▲ 晾晒竹帘。◆ 用以制作竹帘的材料来自这片苦竹林。◆ 曹斌卿(中)带着家人和学徒精心编制竹帘。
新闻推荐
在安徽境内,要数最难懂的方言,非徽州方言莫属。古徽州地区大多为山区,交通不便,交流困难,发音无法统一,可谓千差万别。近日,安徽商报记者从黄山市档案局获悉,该局将在今年利用半年时间建立徽州方言语音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