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日本新闻 > 正文

李宜祥我的家乡以前有一种叫羌饼的面食口感硬脆有咬劲

来源:安徽日报 2015-05-08 17:18   https://www.yybnet.net/

■ 李宜祥

我的家乡以前有一种叫 “羌饼”的面食,口感硬、脆,有咬劲。做羌饼和面时少兑水,使面团硬。擀羌饼的面杖是特制的,大小与普通的面杖差不多,不同的是上面刻有一排排规则的凸纹,使压出的羌饼两面也有凸纹。炕羌饼用的是 “锅腔子”,这是一种用泥巴糊的土灶,上面放铁锅,锅是平底,饼就放在锅里炕。炕羌饼的时间比炕大饼稍长些,饼面炕至焦黄色出锅。

年少时,经常听人说,三老爹炕的羌饼最好吃。 “三老爹”就是我的爷爷。他排行老三,人们都叫他李三老爹。年轻时爷爷只身一人,到江苏盱眙县泥沛、何桥一带学会了白案(制作面食)手艺,后来到盱眙县城中学附近开了一家烧饼店,并成了家。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占领了盱眙县城,爷爷便带着一家人回到老家,在镇中心一块空地上建了两间房屋,又开起烧饼店。我父亲姐弟五人,唯父亲是男丁,传承了白案手艺。

合作化时期,铜城镇成立合作饭店。我父亲那一代个体饮食手艺人都成为合作饭店的职工。镇上共有五家合作饭店,简称“一合”“二合”……合作饭店基本上都是红案白案俱备,但以白案为主,因为那时少有人家到饭店摆酒席。

“二合”在酱醋厂对面,店里的馄饨最好吃,站锅头的师傅个子不高,姓陈。附近家境好的人家早上起来,端一个大白搪瓷缸,拿两个鸡蛋进店,瓷缸里放进酱油、葱花、几滴醋、几滴麻油,馄饨以及煮好的两个荷包蛋舀进瓷缸里,再撒些胡椒粉,那真叫一个香,端回家一家人分了吃。擀馄饨皮最好的是李三爷,印象中他专擀馄饨皮。李三爷高高胖胖的,眉慈目善。擀馄饨皮是体力活,一团面不停地用擀面杖擀,擀成薄薄的面皮。他擀的面皮薄如蝉翼,有韧劲,入锅不化。

“三合”的烧饼最有名。店面临街用砖头砌成烧饼炉子,用来炕烧饼。烧饼有长形和圆形的两种,巴掌大小。长形的烧饼夹杂着几许葱花,饼面上用刀划三条印子,炕熟了叫“火烧联子”。圆形无馅的叫“黄烧饼”,也叫“粑粑”。民间风俗,妇女生小孩,亲戚们送月子礼,往往买几只老母鸡和几十个粑粑,鸡汤煮粑粑给产妇吃。有馅的不论圆形长方形都叫“酥烧饼”。酥烧饼用熟猪油或者素油拌面粉压成方形,叫“酥”。切一小块酥压入面饼,擀平了,再加入馅子,馅子有糖油的和葱花猪油渣两种。将葱花猪油渣剁碎,放少许粉盐拌匀,抹一小把放在面坯上,卷起再擀平,刷上红糖水,撒上黑芝麻,右手掌托起贴进炉子内,拨好炭火,一会儿,香喷喷的猪油渣烧饼就出炉了。贴烧饼的大爷姓张,是个笑眯眯的可爱老头,我们几个小孩子放学到饭店,围住烧饼炉子玩。张大爷从炉台上装钱的罐子里摸一把硬币,每人发两个,再发一个烧饼,我们边吃边玩去了。

开面食店要早起。天没亮父亲就起床,到饭店里和其他师傅们一起忙。两个师傅把锅腔子抬到门口,搬好柴草,架好案板,开始揉面炸油条,面揉熟了,拉成一条长面带子,用刀切成一根根小面条,两根扭在一起轻轻放进油锅,用筷子不停地翻滚。炕大饼要两人合作,一人在案上忙活,一面面饼子擀出来,放进平锅,浇少许水,锅盖盖上。锅下一人烧火,烧草多为麦秆,麦秆烧火火势正好,稻草不经烧,柴枝火又太旺。两把麦秆烧了,大饼有七八成熟,把饼子翻个身,余火正好把饼炕熟了。食客买两角钱饼,把饼撕开,夹根油条,便是一顿美美的早餐。

父亲最叫绝的手艺是制作寿桃。把面团捏成桃子、石榴、菱角、西瓜等果品,上笼蒸熟,用剪刀修剪,点上红绿颜色和图案,形象逼真。最精彩的是蒸制面龙,面龙盘起,龙头高昂,栩栩如生。这些统称寿桃。儿孙们为老人祝寿时,挑一担寿桃,再挑上两三担糕点、面条、猪肉、鱼、酒、布等贺礼,请一班吹手一路吹起唢呐、笙,向长辈家走去。我家住在镇东头,东乡一带的农户为老人祝寿,多请父亲制作寿桃。父亲那一代白案手艺人大多十几岁学徒,经受过严苛的培训和磨炼,他们称之为 “吃过三碗萝卜干子饭”,到四五十岁时手艺已炉火纯青,白案的“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我童年、少年时,一放学就朝饭店跑去,父亲和两三个师傅坐在案板两边,系着白围裙擀烧饼。师傅们一边用烧饼锤子压在面记子上擀,一边用锤子在案板上“叭叭”地敲着,很有节奏感。我也抓过一个面记子擀了起来,耳濡目染中学会了一些手艺。成年后进城到机关当了公务员,从此丢下了白案手艺。弟弟初中毕业后进饭店,跟着父亲及其他师傅学习白案手艺,成为我家白案手艺第三代传人。连续做了几年白案师傅,弟弟二十多年前也改行了。现在,有些面食已几十年没见过了,估计制作手艺也失传了。

前些日子回铜城,去东乡里为一老人祝寿,喝寿酒。酒席摆在堂屋里。堂柜正中宝塔状地堆放一百多个寿桃。散席后,我特地向主人讨要了几个寿桃,带回家给女儿,好让她也了解了解这一乡风民俗。

新闻推荐

众人帮他渡过难关

本报讯  8月21日本报《他瘦小的双肩 撑起爸妈一片天》一稿报道了长丰双墩镇12岁少年王志华照顾瘫痪双亲的故事。连日来,多位热心市民通过捐钱捐物的...

相关新闻:
春游有哪些玩头?2013-02-25 11:24
猜你喜欢:
瓦壶、锡罐与瓷杯2014-02-27 10:36
评论:(李宜祥我的家乡以前有一种叫羌饼的面食口感硬脆有咬劲)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