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争鸣在为患者做康复治疗
■本报通讯员 覃宇奇
假如事先没听过工作人员的介绍,记者无法把眼前看到的景象跟“治疗”二字联系起来。宽阔的治疗区里,安置着各种各样的设备,这些设备与其说是治疗器材,倒不如说是健身器材、手工器材。在这里,病人们正在治疗师的指导下做各种训练,穿珠子、拼积木、骑脚踏车、走平衡木……这一切让人恍惚以为走进了一个休闲运动训练馆。
“说是‘训练馆\’也没错。我们的病人通过训练,将一步步地恢复运动、感觉等,重新融入家庭和社会。”刚指导病人做完关节活动训练的李争鸣主任告诉记者。
“每天一万步”走出的康复之路
李争鸣是广西江滨医院康复治疗三区主任,这里主要收治认知障碍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患者,针对神经系统疾病、脑损伤、外伤等患者做功能康复治疗。
“李主任,我今……天已经……走三……三千步了。”看到李争鸣走过来,一名坐在轮椅上的患者高兴说。虽然有些口齿不清,但每个人都能从患者脸上灿烂的笑容中深深感受到她内心的欣喜。
“她能恢复到今天这个程度,非常不容易。”李争鸣告诉记者,这名患者今年54岁,一年多前突发广泛性脑梗。病发后家人把她送到区内一家大医院ICU进行急救,随后住院保守治疗。其间,李争鸣曾应邀前往会诊,当时患者始终处于昏迷状态。住院治疗一个多月后,患者仍没有好转迹象,且有严重的颅内感染,运动功能完全丧失,神志不清、失语,甚至无法交流。去年春节前,焦虑万分的家属将患者转到江滨医院,控制感染后,李争鸣邀请日本及国内权威医院的康复专家前来会诊。会诊的专家评估后都认为,该患者康复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但李争鸣不甘心就此放弃,开始酝酿着自己的方案。
“我觉得这个病人只要严格按照我们的方案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还是有站起来的希望。”一年多来,李争鸣给患者制定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康复方案,在采用江滨医院特有的设备和核心技术进行治疗的同时,配合现代运动疗法进行康复训练。同时,他要求患者每天坚持行走训练,从最初的每天数十步到现在的每天一万步。
“对许多脑中风患者来说,每天行走一万步难如登天,但康复之路正是由这许许多多个一万步来完成的。”李争鸣说,脑中风病人所经历的病痛之苦和康复之喜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能让他们树立更大的康复信心。
中风发生后要尽早介入康复治疗
据李争鸣介绍,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脑中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明显年轻化,在他这里就诊的脑中风患者中年纪最小的仅20多岁。
“我们广西中风的发病率增长非常明显,主要是人们对神经系统疾病认知不够造成。”李争鸣清楚地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广西的脑卒中发病率居全国倒数第几名,但现在已跃居多省之前,农村比城市的发病率高。大多数患者中风后命虽保住了,但因没得到及时积极的康复训练导致残疾。
“科学的治疗理念和先进的康复仪器设备能保证病人很快地进入良好的康复治疗轨道,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减少和防止残疾的发生。”李争鸣提醒,脑中风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就应该抓住有利时机,尽早介入专业的康复治疗和功能训练。
新闻推荐
主角:窦靖童 7日晚,窦靖童在日本东京出席了于原宿举办的New Sunny音乐会,这是童童决定以歌手身份出道之后的第一次对外公演。音乐会上,她演唱了自己的五首作品,包括《My Days》《May R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