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海群·
上个周末,我去了南京,花了半天时间去了趟“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我是第二次去,13岁的女儿,是第一次去。
尽管我以前和她多次提到过抗日战争,但都没有亲历历史现场来得震撼。她数着300000后面的零,有些发愣,30万条惨遭屠戮的生命,对她来说太抽象,对我也是。
整个参观过程中,女儿紧紧抓着我的胳膊,不是怕被人群冲散,而是来自于恐惧,她并不胆小,她恐惧,是因为她单纯美好。
我告诉她,日军在南京屠城后,沿江而上,打到安徽,打到武汉,打到长沙,打到重庆……她突然想起来,说,爷爷常说他刚出世才几个月时,就跑到长沙乡下躲日本鬼子。我说,对呀。她想了想又说,爷爷能活下来,命挺大的。
纪念馆里,镌刻着很多警示的话,其中有一句是,“为了记住历史,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还有一句是时任南京国际安全区主席的约翰·拉贝说的,“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承受了巨大苦难的善良之人,需要心灵的自我救赎,这救赎,就是宽恕恶行,告别苦难,心怀美好,共倡和平。善之所以为善,关键也在于此吧。
那些犯下罪行的人,又如何自我救赎?
本期特别策划《新四军老兵口述抗战》,目的也在于要记住那段历史,我们遴选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收集了多位抗战老兵的口述实录,以文图并茂的形式再现历史,向“抗战胜利70周年”致敬。只有深刻了解我们遭受的苦难有多深重,才能真正理解“和平”绝不止是一句口号。
有一位哲人曾说过,战争是一个民族自我淘汰的过程。没有一个民族喜欢战争,但每个民族遭遇战争的时候,都会把它作为对自我的考验和挑战。抗日战争,是我们的国难,也是我们重塑民族灵魂的一次生死大考。它是熊熊燃烧大半个中国的烈火,中国是浴火重生的凤凰,皮肉不存骨犹在,自那一战,我们洗去百多年的屈辱,挣脱百多年的枷锁,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