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郎歌》或缠绵或悲愤萦绕舞台
黄梅戏《半个月亮》升起来
10月12日、13日连续两晚,首部表现抗日题材的黄梅戏《半个月亮》在安徽大剧院隆重上演,该剧由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精心打造,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优秀剧目,也是第二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之“好戏大家看”系列展演展示活动的又一场重头戏。
黄梅戏《半个月亮》以宏村祠堂木雕上的非遗文化“凤舞”为灵感,大胆将安徽黟县民歌《十送郎》移植创作,谱写了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新传奇。该剧通过新颖独特的视角,讲述了抗日战争结束前夕的江南古镇唐村,皖南民间歌者在残暴的侵略者面前不屈不挠,坚守淳朴爱情和民族文化的感人故事。该剧跳出传统的才子佳人、儿女情长的苑囿,首次在黄梅戏舞台上表现战争题材。
该剧主创阵容强大,由国家话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导演王晓鹰执导,国家一级编剧余青峰担任编剧,安徽省著名黄梅戏作曲家徐志远担任作曲。女主角莲花的扮演者、国家一级演员王琴,被誉为黄梅戏“新五朵金花”之一,她嗓音甜美,表演动人,凭借在该剧的上佳表现曾一举夺得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戏中她三度唱响《送郎歌》,或婉转缠绵,或悲愤痛切,深深打动在场观众的心。值得一提的是,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新德在剧中不仅甘当绿叶,还首次出演反派角色,将日本军官渡边演绎得惟妙惟肖,充分展现其深厚功力和精湛演技。
不同于一般的战争戏,《半个月亮》采取小角度反映大背景,用一首《送郎歌》串起一台戏,为观众带来对战争多视角的透析和反思。导演王晓鹰表示:“一首甜美的皖南民间情歌《送郎歌》,并不能真正杀死一个日本侵略者,一段拙朴的皖南民俗舞蹈《凤舞》同样不能。真正杀死侵略者的是这歌声和这舞动背后的古老、坚韧、生生不息的文化传统。”《半个月亮》曾荣获中国第十三届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和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目前已在安徽、北京等全国各地巡演60余场。 本报记者 李燕然
新闻推荐
每当身处“本城名吃”这样的议题中,我都四顾茫然,被戏称为“舌尖上的外地人”,而当真置身异域他乡时,却总有不错的口福。或许,与“生活在别处”相比,“”是更本能而心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