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淄博市群众满意度测评中,淄川区龙泉镇由原先的倒数一跃成为全市第三、淄川第一。而就在2008年它曾被环保部门“一票否决”,时隔7年便跃居市区前列。这绝非偶然。
漫步在龙泉镇的大街小巷,高新企业星罗棋布、富硒农业遍地开花、乡村环境干净整洁、文化长廊紧张施工……眼前的一切足以证明这个曾经以煤炭产业为主的乡镇,在经历资源枯竭的没落后,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完成了一次凤凰涅槃的华丽转身。
华丽转型:“地下”变“地上”
上世纪90年代,龙泉镇依托便利的交通和丰富的地下煤炭资源,产生带动了一批资源型产业企业,工业经济发展曾经红极一时。但随着资源的枯竭和市场的变化,全镇的经济发展一度走下坡路。如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摆在龙泉镇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和必修课。地下不行就转地上,黑的不行就改白的,龙泉镇不断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探索新的发展出路。原龙泉煤矿在破产改制后建成了集科研、开发、生产和经营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淄博广通化工责任有限公司,现年产1000吨氧化锆,业务范围扩大至日本、欧美等。水泥、洁具、化工、机械、纺织、建材等多个行业风生水起,全省唯一的针织童装专业镇、全球产量最大的手工琉璃艺术制品生产企业等多块金字招牌,标志着龙泉镇彻底摆脱了依靠资源生存的困境,完成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华丽转身。
天赐富硒:土地变聚宝盆
2014年1月8日,山东省唯一“天然适硒区域镇”和“整建制富硒产业镇”的授牌,在揭开了老人长寿之谜的同时,也让龙泉成为了富硒宝地。作为首批入驻万亩富硒园区的裕翔德富硒园,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园区内的花生、韭菜、西瓜、草莓、土豆等富硒产品备受青睐,供不应求。万亩富硒产业园中已建成了金毫相富硒农产品、天龙生态苑富硒养殖等6个专业合作社,其中有2个园区准备上市。目前,全镇有十几家农业合作社、40余种富硒产品,年销售额超3000万元。
幸福指数:倒数变先进
在龙泉有句顺口溜:生活垃圾能发电、固体垃圾变水泥。针对工业建筑垃圾管理散乱的局面,龙泉镇与东华水泥公司探索“企业定点倾倒、东华集中焚烧”的垃圾处理模式,真正实现变废为宝。走进全省“农村新型示范社区”——渭二社区,仿佛置身于幽静的游园,而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也证明了龙泉在改善居民环境做出的努力。现如今,一事一议连片治理让乡村面貌大为改观、分季议政和权利清单的实施有力保障了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狠抓干部队伍建设,规范了各项工作的落地;镇村干部坐班、错时值班,确保全年无休为群众提供服务……正是一件件民生实事的实施,让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仇慧清周建霞)
新闻推荐
□特邀记者 李先忠 通讯员 张海杰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县公安局走千家进万户,访民意听民心,向群众问政、问需、问计,把民生作为工作的第一警务,不折不扣地抓好各项便民利民服务措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