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贵州大山深处远嫁皖南山区小村,从年轻烂漫的布依族少女成长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劳动模范,23年来,黟县洪星乡红光村支部书记金玉琴,用自己的真情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民族和谐、共同发展的感人篇章。
“亲身参加抗战观礼阅兵,让我感受到祖国的繁荣和强大,对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也更加充满信心。”9月3日,金玉琴受邀到北京观礼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虽然过去了一个多月,但她依旧难掩内心的激动,并把这份激情融入到日常工作中。
23年前,金玉琴从贵州嫁到黟县红光村时,看到漫山遍野的树木和竹林,打小就天天与山林为伴的她,萌生了创办木制品加工厂的念头。初步摸清当地木竹原材资源、市场行情、产品结构、销售情况后,金玉琴自筹资金10万元,办起了全县第一家少数民族个私企业——金元木竹制品工艺厂。
企业初创阶段,发展并不顺利,既有过订单匮乏的无奈,也有过货款被骗的经历,还遭遇过车祸死里逃生,但坚强的金玉琴都挺过来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民委委员单位的支持、帮扶下,这个当初那个人员不足10人、年产值不到10万元的家庭作坊式加工厂,如今经济效益逐年攀升,固定资产超过千万元,产品在苏浙沪及周边地区广受欢迎,并远销日本、澳大利亚。
清贫的身世、创业的艰辛,使日子越过越好的金玉琴没有忘记办厂的初衷,“当时办厂,一方面是为了提高本乡木材的附加值,一方面想安置周边一些生活困难的村民,让他们有稳定的收入。 ”每年公司招工时,金玉琴都要公布一个特殊条件——优先招收家庭困难户、勤劳而致富无门者、少数民族和残疾村民。村里的苗族妇女余秀珍告诉记者,自己当初也是从贵州远嫁至此,因为人生地不熟,一直没有稳定工作。金玉琴主动登门,让她来自己的厂里上班。“如今每月有3000多元收入,家里在县城还买了新房,日子一天好过一天。 ”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1年,金玉琴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她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使,依托村级林场等集体资产,通过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拓展土地流转等方式,开发高山生态多元养殖,养殖黄牛、山羊和土鸡,为贫困家庭和贫困妇女增加了就业机会,带动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如今红光村已成为 “笋干加工专业村”“特色种植养殖专业村”,出现了一批特色种植养殖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
“村干部就得一心一意为百姓。 ”这是金玉琴常说的一句话。夏天打雷下雨,她总是第一个跑向危房户家里,看看有没有漏雨的;冬天刮风下雪,她总是想着五保老人和困难群众,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村民生病出意外,她出车出钱出力帮忙解决困难;邻里之间有矛盾纠纷,她第一时间介入解决。村里有位80多岁的五保老人邱寿南,子女不在身边,金玉琴平日里对老人格外照顾,老人夸赞金玉琴“不是亲女儿,胜似亲闺女” 。
新闻推荐
郑抱真,1897年出生,安徽寿县人。194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参与策划轰炸日军旗舰出云号、炸死日本陆军大将白川义则。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郑抱真返回家乡寿县组织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