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这是一个好事,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那农村谁来种地?总的考虑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现代农业……”
……
如此切中中国经济社会要害问题的“一问一答”,发生在5日早晨的人民大会堂北大厅“部长通道”。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首日,就有7位部长主动走到话筒前,接受数百名记者的集体“考察”。
7点刚过,不少记者已经来到“部长通道”旁占据“有利位置”。到快8点的时候,现场涌来的记者人数已经达到400多。一长排高高架起的摄像机密密麻麻立在红毯边,不少记者站在梯子最顶部,只为记录下眼前的每一个瞬间。
“能同中国的部长们面对面交流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一位日本记者称赞说,这种形式效果很不错,部长们回答得很认真,提供了许多记者想要的信息。
“部长通道”并非两会新鲜事,每年全国两会召开全体会议时,大会堂北大厅是列席会议的国务院各部委主要负责人进出会场的必经之地。由于在这儿记者有可能捕捉到最新消息、听得到权威声音,因此被称为“部长通道”。近年来,这条通道上的变化折射出两会记者采访日渐规范、有序、丰富。
在这里,曾因争抢新闻,现场一度出现“围追堵截”“拥挤混乱”的局面。为了保障现场安全有序,2008年起,部长和记者间拉了道隔离线,2010年起推荐记者进入隔离线邀请部长答疑。
近两年,大会新闻中心又想出了由工作人员邀请部长的办法,既保证了现场秩序,又能让更多的部委负责人接受采访,也受到越来越多部长们的欢迎。
“今年新闻中心正式对外办公后,国土部、交通运输部、国税总局、民政部、工信部、国务院侨办等部门就主动联系我们,愿意在‘部长通道\’回答媒体的问题。”两会新闻中心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悉,今年两会“部长通道”将成为记者会之外的重要新闻“集散地”,目前两会新闻中心正与各部委新闻发言人沟通协调“部长通道”采访事宜,预计有数十人次负责人在此接受中外记者的随机采访。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每当身处“本城名吃”这样的议题中,我都四顾茫然,被戏称为“舌尖上的外地人”,而当真置身异域他乡时,却总有不错的口福。或许,与“生活在别处”相比,“”是更本能而心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