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脚印的人》 王十月 著 花城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比生命更沉重的脚印
——读王十月《收脚印的人》
我被带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陌生得让人吃惊;被带进了一段历史,一段为一代打工者不堪回首的历史;我看到了一群人,他们为了更好地生存,不得不爬行在阳光下;在那里,我看不到生命之重,而是良心之轻;我看不到尊严之重,看到的却是耻辱之轻;那些良心深处的脚印活蹦乱跳,像地火、像岩浆,猛烈地喷涌。我知道,小说家王十月这次是出了狠招的,为了捍卫那些无法安息的灵魂和深藏难言的尊严。
我一直不以为小说家首要的是有多么精巧的技艺;我始终在期待诚恳而敢于担当的写作。虽然,从小说一开始我就嗅到了一股由梦境、灵异、穿越、隐秘混融的味道,小说家的背后站立着曹雪芹、福克纳、托尔斯泰、马尔克斯、艾略特、杨显惠,但最终我还是坚信:小说《收脚印的人》不仅仅是靠精巧的结构来回收那横跨二十年的故事的,虽则小说家用民间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在临死前“收脚印”这个传说来结构人物和情节,巧妙而又顺乎情理地将作家王端午引进了穿越当中,但是,小说坚挺靠的依然是良心,这就是“打工者的良心”。
小说就是小说,并非纪实文学;但是,小说的确又是小说,没有摒弃记录时代的功能。《收脚印的人》似乎是在借助小说这种文体,用虚构的方式诚实地讲述那个时代的故事,这也是小说的生命所在。虽然作家一再强调自己在小说中一再发废话连篇的议论,但是,动用这些议论,不就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吗?它身材直端,无旁枝斜依,直抵心灵和敢于叩问,这是靠一股正气在运行。
从叙事的语气来看,同样值得这个时代的人来思考:小说家缘何一直以“女士们先生们”这个西方的称谓来讲中国故事呢?我们自以为我们真的不比从前发达啦?我们自以为我们可以是绅士太太而不是难兄难弟啦?我们自以为真的就那么高贵无比而从未经历过彷徨挣扎啦?正如小说中所说,请你们在分享改革红利的同时不要忘记那些为改革开放做出了多少贡献的打工者们,没有他们用尊严、汗水、血肉、生命的付出,哪有这个繁华似锦的现实!
从结构的层面讲,小说的妙处在于作家王端午在行将死去、收脚印的路上,却意外碰到了两个人,一个是马有贵,一个是阿立,他们也在收脚印,这种巧合般的遭遇却又在暗示什么?善良和弱势难道真的就那么短命!非也,让那些真诚善良坦然离去,让背负着十字架的黄德基他们接受良心无尽的拷问吧!的确,生活原本如此,你只得认命。(书评人 汪泉)
他眼中有一千颗太阳
——评林恒《隐喻的镜像》
到底需不需要影评人?由于中国电影行业内部业界和学界的貌合神离,导致不断有人捡起这个过气的话题讨论、争吵、讽刺。纵观时下的电影评论,大量“中国特色影评人”盘踞在各大门户网站、贴吧、论坛、豆瓣,他们时而化名“水军”,时而扮演“专家”,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哄抢版面,引爆话题。静思细想,这些事后诸葛的所谓“影评人”,确实比那些烂片本身更令人厌恶。
难道我们真的不需要影评人吗?我并不这样认为,好的电影为作家们提供的足够经典的感动,也正是成千上万的影评人对其进行前仆后继的注解、疏证、辨伪才使得隐匿在镜像背后的表达逐渐浮出水面。而师兄林恒的评论《隐喻的镜像》便为这样的经典电影提供了新的出口和表达。
林恒出版的《隐喻的镜像》便全然是他个人对电影的感受,其中共收录了58篇影评,分为两部分——立足亚洲电影的上编:凝视和探索欧美影片的下编:眺望。这58篇影评涵盖香港黑帮电影中《现实的纠葛与背弃》,日本现实电影的《人间与炼狱》,欧洲新浪潮电影中思考《宿命的回环》,甚至在动漫电影中也寻得了《爱与认同》。他的影评虽不以导演风格划分,但从他的表达中能感受到对每一个影人最诚实的描述,从希区柯克的《无可适从的孤独感》,库布里克的《人性的归途》,到大卫·芬奇的《虚无中的具象人格》,再到王家卫的《记忆中的逃避与停留》。林恒的影评透过导演对光与影的把握一一探寻了镜像背后隐喻,将其编织成一张交汇世界万象的网。
虽说从某种程度上讲,看电影的过程更趋向于读书,它是一种较为私人的审美,是观者个人对影片的感受。而这种私人的电影体验一旦被呈现在公众视野中,总少不了被评价,被比较。但读者看了影评后,总是希望能为个人体验多开一扇窗的风景。但如果单纯地是在搞文字游戏和资料的逻辑,没有个人感情和观点的输出,那这样的文章便如同嚼蜡。正如他的后记中就提到“我从来不认为电影是属于谁的,既不属于导演,也不属于观众,艺术无国界,电影早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娱乐化、商业化方式,正是由于它的光怪陆离,它的奇峰异岭,才悄然在变迁的年华里完成了仪式化的庄严任务”。他同样用一颗单纯而寂寞的心直击那些充满隐喻的镜像中心,与那些演员或导演对话。
但凡拥有,都是幸运。蛇只能看见运动着的东西,狗的世界是黑白的,或许在林恒眼里,百年电影史上有一千个太阳。虽说兴趣这回事说到底只是党同伐异,不需要对别人负责。但林恒对电影感受的书写更像是对个人兴趣的偏执,是他在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他眼中的骄阳。
也许爱电影、爱写作并不值得赞扬,正如一个不爱电影的人也可以写出具有“学术气息”的论文,但请注意罗杰·伊伯特在《人生如戏》中说道,“如果是一个爱电影的人,想要写好影评,他首先应该比其他人更热爱电影。”我想,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林恒。(书评人 李富妍)
新闻推荐
由香港著名导演李惠民执导的民国传奇电视剧《舞樱》在横店低调举行了开机仪式。柯震东在剧中饰演民国时期天津警察厅的神探警员,内地青年演员侯梦瑶饰演女主角日本杀手。柯震东2014年8月经历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