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3月26日央视二套午间新闻节目讲述日本北海道一个铁路公司的“心灵鸡汤”故事。
冬季的日本北海道,大雪漫天,寒风砭骨,一老一少父女俩在只有他们两人小站的月台上候车。一列只挂着两节车厢的火车缓缓地停了下来,老人把女儿送上车,等待火车的启动,招着手,一直目送着火车消失在远处的雪野中。
其实,在这个无人值守的小站上车的乘客只有1名女高中生,她就是17岁的原田华奈。她的家离车站有5分钟车程,每天早晨,父亲用小车将女儿送到车站,然后原田华奈再乘坐火车去上学,晚上还是搭这趟列车返回。三年来除了假日,天天如此。
这个小站叫白龙,附近散落着几户民居,只有原田华奈还在读高中。铁路线每天只有这一趟火车在这里停靠,如果错过了这趟车,原田华奈当天就无法上学了。
像白龙这样的小站在这条铁路线上原来有几十个,1947年建造这条铁路是为当时运送木材服务的,为了方便当地的孩子们上学,应居民的要求又建造了一些临时的小站。候车室与站台也是当地居民自己筹建的。后来由于森林限伐,林业工人转场,居民搬迁,人口锐减,使用率连年下降。从1986年开始,这条铁路线上不少车站的停车有时就是为了零星的几个乘客。铁路公司由于亏损,20年前就想调停那些乘客过少的若干个小站了,可是几次都是年底做出计划,可年初并未执行。每每到了该执行小站不再停车的时候,司机从远处看见那个背着大书包、由家长陪伴着在木楞子搭建的一个个小站上候车的孩子时,车速就不由自主地缓了下来,本该不停的小站还是停车了,司机也从没因为多停一站挨了批评。
到3月26日,原田华奈就高中毕业了,她考入一所城市的高等卫生学校。这个白龙小站从此也就在这条铁路线上消失了。每天再看见那列不再停下的火车,周围的居民不免有些伤感。可曾经的那段温暖却成了永恒的馨香。
我们的记者为此也专程到了日本北海道的白龙小站,找到了原田华奈的父母。巧得很,原田华奈的母亲原籍中国广东,是20年前嫁到日本的,她用一口流利的中文与记者交谈:原田华奈的父亲是个农民,铁路公司为原田华奈一个人停车的举动也让附近的居民们感动,更让原田华奈一家人温暖。否则,他们的女儿就要住校,原田华奈的一家人就无法天天享受其乐融融的亲情了。
可铁路公司宁愿亏损,也为这只有一个人的小站多停车三年的故事在日本传开,也传遍了世界。一个公司亏损着,能为了一个人的利益服务,并且不是一次性地服务,这一定是有文化做底蕴,有人情作支撑的公司,否则,亏损着谁能为一个人服务三年。
新闻推荐
每当身处“本城名吃”这样的议题中,我都四顾茫然,被戏称为“舌尖上的外地人”,而当真置身异域他乡时,却总有不错的口福。或许,与“生活在别处”相比,“”是更本能而心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