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说起古代的侠客,印象中都是带剑的。武侠小说中都如此描写,历史上也确乎如此。李白“仗剑交游”,宋玉则“长剑耿耿倚天外”,行走江湖,剑便于携带自卫,又是仕人学子的身份派头儿,由来已久。鲁迅根据《世说新语》改编的一则小说,则赋予剑“以剑制剑”的反抗与良知的内涵,使剑的身世更多了点风情与味道儿。
先说剑的产生。鲁迅这则《铸剑》小说里,讲到国王的妃子抱了一次铁柱,便怀孕生下了一块“青而透明”的寒铁。故事的传奇烘托了剑器的不凡身世,几乎所有的剑都占尽了当时最高的冶炼工艺,因为它们的主人,大多是高高在上的贵族,或者自命不凡的剑士。所以,首先要有好铁来打造。其次需要好的工匠,《铸剑》的主人公之一、少年眉间尺的父亲就出场了。他是当时最著名的工匠,所以这块由妃子亲自生下来的铁,必须交给他来制造成一把举世无双的剑。国王们,总是需要一把好剑佩在身边,防备刺客——或者不开心的时候杀人玩儿。为了让自己的剑成为绝版,国王要用工匠的血来祭这把宝剑。
B
好在工匠猜到了这一层,他就造了一模一样的两把剑——这剑可太漂亮了,青色透明,像一片韭菜叶,摸上去冰雪一般寒冷——雌雄双剑,雌的交了上去,雄的留给未出生的孩子,将来报仇用。后来正如你所想,眉间尺16岁生日的前夜,从母亲那里接过了雄剑和复仇的使命。在古龙的笔下,有种说法叫“那一剑的风情”,说的是剑客洒脱俊逸的身姿,正是这身姿,迷住了多少豪强与过客。鲁迅笔下的铸剑者既不能保证剑的用途,就早有准备祭奠自己所造作之物,这也是多么合理——就像《圣经》中所说:不要信奉你双手所造的。冤孽因此产生,工匠的儿子出生前就已背负上了造作的因缘,他请黑衣人把自己的头砍下,背上自己的雄剑,去国王的宫中行刺。无赖的国王正厌倦了尘世中所有的把戏,而欣然伸头看在鼎中沸水中舞蹈的工匠儿子的头,被黑衣人一剑砍下。然后,黑衣人砍下自己的脑袋,三头在鼎中追逐撕咬,直至国王的头不再动弹,而一起沉入鼎底不分彼此。弄臣和百姓都愤怒于刺客的犯上,这当然也在意料之中。剑的风情,莫过于此。
新闻推荐
3月22日下午1点半左右,在北滨河路富星家具广场附近,一辆车头牌号为甘A·35798的拖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头身分离,幸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事故对该路段的交通造成了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