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学老校区,南大门往里,不远处,有一座山,准确点儿说,是一座绿塔!因为山上密密地长满了树,绿绿的树,各种各样的树。
远望山头儿,是亭子的尖顶,飞檐斗拱的顶,红色的。据说“叫季亭!季羡林的季!”是一个路过的漂亮的女大学生告诉我的。
她对我说的时候,分明地流露出了不解的目光,仿佛惊奇于我这个看似很有文化内涵的人,竟然会不知道似的。
也难怪!虽然曾经在早晨散步时,我无数次路过,却从没留意过这里,真是莫大的遗憾!
山顶鸟鸣啾啾,好像飞禽们正在为什么事儿展开激烈的争论,大概是谈论世博会吧?也许是房价物价问题!或者正在议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呢。不知有主持者没有?
不管怎样,它们的叫声,从密树丛中传来,都会给人以美好的想象,令人神往!于是,就开始登山。山是土山,只有一条
登山的路,是石条儿砌的。那石路从山根树下露出头儿,像是一个绿色的洞口儿,我们就从那里钻进去。
石路蜿蜒而上,每当走着没路了,一扭脸,向上的路又立在眼前,就想起“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自然地生出一些人生的感悟来:希望总是有的,路是不会断的,只要勇于攀登,不退却,不停歇,终于会到达顶峰,到达事业的顶峰!
山不高,但攀登起来,也很费了些气力。因为石路不仅曲折,而且崎岖,建造者一定是特意用了些凸凹不平的石头,有意追求一种自然美,或者故意制造登山的艰难,让人体验登山之累之苦之乐吧?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杭州西湖灵隐寺的飞来峰,我登过,和这里感觉差不多。那里当然要比这高的多,不仅总体高,而且每一段儿路也长些,峰回路转的次数也多些,所以,登起来要累得多!当时,许多年轻人也要在中途歇息片刻哩!
这里,我们虽然费了点儿力,因为有了奋斗目标,来了精神,还是一口气登上去了。
山项页也与飞来峰差不多,矗立的季亭,比在山下看到的要高得多,三层楼似的,有弯曲地楼梯上去,造型很美。
周围是高低不平的土地,树都比较高大,也稀疏些,就有了许多空间,自然地长着些野草,小广场似的,也与飞来峰上差不多,当然没那里更宽阔些。
累了,先不登楼,就坐在亭边凳上休息。周围各种叫不上名字的树,散发着浓香,很好闻!说香气浓郁,一点儿也不过分的。有一种树,高高大大的,盛开着淡蓝色的小花儿,很像落满了蝴蝶儿。我怀疑,花香主要是它发出的!管它呢!只要美美地享受就是了!
鸟儿们都藏在树的枝叶间,看不到它们在哪里,并没有因为我们的到来,停止它们的发言,反而叫得更欢了!不知是表示欢迎,还是责怪我们扰乱了它们的聚会!谁知道呢?毕竟是人禽有别,只能留作想象了!
山顶上没有旁人,未免遗憾。记得在课堂上,曾与学生讲过,美丽的山水花木间,有了人,才会生动起来,趣味横生起来,因为人是最美的风景啊!
在飞来峰上,我就看到了一对很漂亮的妙龄男女,相依相偎地坐在山顶一块光滑的怪石上,霞光透过稀疏的枝叶,照在他们粉嫩的面庞,可爱极了!真的是天堂里王母娘娘的金童玉女似的!让我的想象更加飞翔起来!记得后来我还写了一首小诗《飞来峰即兴》,发表在香港出版的《十家诗选》上——绿廊回转向山巅,看似容易攀登难。极顶饱览风光美,遍寻不见蟠桃园。
天晚了,也累了,就没再登亭。估计在顶层眺望远方,应该另有一番感受吧!
好在来此容易,登上也不难,就留待下次吧!文学作品讲究悬念,这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结尾吧!
就此打住。
新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