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刘桂统筹柳冰
中考试题分析
例1:某工厂在节能增效活动中,仅2009年下半年就节电5000kw·h。一名电视记者在报道这个工厂节约用电的经验时,手举一只理发用的电吹风说:“我这里有一只理发用的电吹风,它的功率是500瓦,也就是0.千瓦,这个厂半年节约的电力可以开动10000个这样的电吹风。”请你指出这名记者报道中的说法错误之处,并说明错误原因。
思路点拨:题目中的一句错误语句是“这个厂半年节约的电力可以开动10000个这样的电吹
风”,其主要错误是因为该记者不明白电功(电能)
和电功率的物理意义:5000*kw·h是指该厂节约的电能多少,10000个是电吹风的个数,5000*kw·h/0.5kw=10000个是不成立的。
解答:这名记者报道中的说法错误之处是“这个厂半年节约的电力可以开动10000个这样的电吹风”。错误原因是因为该记者不明白电功
(电能)和电功率的物理意义:5000*kw·h是指该
厂节约的电能,10000个是电吹风的个数,5000*kw·h/0.5kw=10000个是不成立的。应该说“这个厂半年节约的电能可以让10000个功率为500瓦的电吹风正常工作1小时”,或者说“这个厂半年节约的电能可以让1个功率为500瓦的电吹风正常工作10000小时”。
例2:端午节,小施和小李帮阿姨煮粽子。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施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更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粽子煮熟,小李则认为水沸腾后应该改用小火,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粽子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
你的理由是。
思路点拨:本题应该从水沸腾过程的特点入手,水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无论你是用大火还是用小火都不能改变水沸腾时的温度,只能增加能源的浪费,同时可能使水剧烈汽化而容易干锅。
解答:小李的想法更合理。理由是:只要能维持水沸腾,不论是大火还是小火,沸水的温度都不会改变,火太大浪费能源,又会使水因剧烈汽化而干锅。
例3:船在水中航行时,船体受到水的阻力较大,影响了航行速度。图1是一种水冀船,船体下安装了水冀,船在高速航行时,水面下的水冀会使船体抬高从而减小水对船体的阻力。请你判断水冀的形状应该是图中甲 、乙的哪一个?并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当船在高速航行时,船体被抬高的原因。
思路点拨:要使船在高速航行时船体抬高,水对水冀产生的压强差必须要竖直向上。根据伯努利原理: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因此水冀要选择甲形状。
解答:甲;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当船在水中高速航行时,水冀上表明凸起,它与船体间的水流速度大,压强小;水冀下表面的水流速度小,压强大,因此在水冀的上下表面
存在向上的压力(压强)差,所以船体被抬高
了。
精选试题
1.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常的工具却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图2所示的夹钳就是其中一例,图中①齿状钳口;②刀口;③转轴;④手柄;⑤带齿纹的橡胶柄套。请简要说出其中两处各应用了什么物理知识。
2.在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人们可免费租借自行车出行,这是当今倡导低碳生活的一种具体体现。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种能力,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并践行。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再列举三个低碳生活的事例。
3.图3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象征中国精神的“东方之冠”—— —中国馆。它呈拱斗型,巨大的钢结构由四根核心筒巨柱支撑,矗立在超大面积的地基上。请问为什么要建超大面积的地基?4.我国是水资源极度溃乏的国家。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有世界的1/4,尤其是今年我国整个西南地区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旱灾,所以节约用水从我做起是我们每个中学生的责任和义务。请写出两个生产 、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例子。
5.楼内电梯的安装不能倾斜,利用你所学物理知识想出两个办法帮助工人将电梯安装得又正又直。简述设计方法和原理。
6.“低碳环保”是上海世博的主题理念,日本馆非常巧妙的体现了这个理念。如图4所示,这个名为“紫蚕岛”的别致建筑,它透光性高的双层外膜里面却藏有玄机,不需要消耗任何燃料就可以自主发电,供给展馆内使用。同时,在它的屋顶还有几个凹槽和突起的触角,它们会收集阳光和雨水,在炎炎夏日的时候它们会喷出薄雾,以此来降低气温,效果如同使用空调一
样。(1)从能的角度说明它是怎么实现自主发电的。(2)简述它喷雾降温的原理7.同学们在理发店洗头时,常会看到理发师用电吹风给顾客吹头发的情景。请你从此情景中找出一个与力 、热或电有关的物理现象,并指
出与该物理现象对应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
复)。
示例:物理现象:电吹风吹出的风使头发飘动起来物理知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理现象:物理知识:
8.我们经常听到校园里扬声器(喇叭)发
出悠扬的声音,如图5所示为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请写出两个扬声器工作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物理知识。
9.将一瓶水放入冰箱一段时间,拿出后会出现两个现象。现象一:瓶内的水结冰并且“多”了;现象二:过了一会儿,瓶的外壁出现一层小水珠。请你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一下这两个现象产生的原因。
10.据报道:一辆装有钢管的货车在高速行驶时因遇突发事件而紧急刹车,却造成了驾驶室内三人严重伤亡的重大事故。事后调查,伤人的“元凶”竟然是车厢内的钢管。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堆放在车厢内的钢管会进入前面的驾驶室?11.在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中,猪八戒因踩在自己乱扔的西瓜皮上滑倒了好几次。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踩在西瓜皮上比踩在地板上容易打滑的原因。
12.拿一个铁皮罐,放入少许水,罐口敞开,放在火上加热,水烧开后,小心地将铁皮罐罐口用盖子盖紧,放入盆内,然后用冷水浇铁皮
罐(如图6),此时铁皮罐有什么变化?产生这
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3.水杯盛水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往杯里装入大半杯热水,拧紧瓶盖,过较长一段时间后,杯盖会很难拧下来。
(1简要回答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2)请设计两种打开杯盖的方法,并说出每种方法的物理原理(不能损坏杯子)。
14.小明的妈妈用食用油炸油条时,油的温度约为200℃。她不小心把几滴水溅到了油锅里,出现了“油花四溅”的现象。请解释这个现象。
15.电冰箱在结构上和工作过程中应用了许多物理知识(如图7所示)。
(1问题:为什么要使用三脚插头?
回答:
(2)问题:为什么要使用具有磁性的密封
条?回答:
(3)提出一个与物体变化有关的问题并回
答 问题: ?回答:16.请仿照示例,在表格中的两个警示语中任选一个,简要解释其蕴含的物理知识。
参考答案
1.⑴齿形钳口:使接触面变粗糙,增大摩擦力。⑵刀口薄: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⑶与⑷:夹钳是一个杠杆。⑸齿形橡胶柄套:①橡胶为绝缘体,防止触电(或表面粗糙,增大摩擦力)②橡胶的弹性,可以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等。
2.①随手关灯;②使用空调时关紧门窗;③电视机音量不要开得太大等。
3.根据p=F/S,巨柱对地面的压力F一定时,建超大面积的地基可以增大地面的受力面积S,从而减小巨柱对地面的压强p,使地面不易下陷。
4.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衣水冲厕;使用节水马桶;用完水后将水龙头拧紧等。
5.方法一:利用重垂线检查电梯安装是否竖直。原理是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方法二: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用一个激光手电筒检查电梯安装是否垂直。
6.(1太阳能转化为电能(2)雾状的小水珠汽化(蒸发)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而降温。
7.*答案一:电吹风很快将头发吹干;利用提高水的温度和加快水表面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水的蒸发。答案二:电吹风会发热;电能转化为热能。
8.(1电能转化为机械能(2)电信号变为声信号(3)磁场对通电线圈产生力的作用(4)电流周围存在磁场(5磁体间的相互作用;(6)
物体振动发出声音。
9.*解释现象一:根据p=mv
(或V=
mP
),
水凝固成冰时,质量不变,即冰与水的质量相等,由于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冰的体积大于水的体积,使瓶内的水结冰时“多”了。这里的“多”指的是体积变大了,但质量不变。解释现象二:瓶壁的温度低于外界空气的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瓶壁放热液化成小水珠。
10.堆放在车厢内的钢管原来随货车一同高速运动,当货车遇到突发事件紧急刹车时,货车紧急减速很快停止,但钢管由于惯性还有保持原来的高速运动状态,于是便进入前面的驾驶室。
11.西瓜皮与地面的接触面比猪八戒的脚与地面的接触面光滑得多,在压力相等时,滑动摩擦力要小得多,所以踩在西瓜皮上容易打滑。
12.铁皮罐会变瘪。水烧开时,罐内存在大量的热的水蒸气,密封罐子,用冷水浇铁皮罐时,罐内大量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为水,导致罐内气体的压强小于罐外的大气压,在外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铁皮罐就被压瘪了。
13.(1杯子里装入热水拧紧盖以后,杯里
水蒸气的温度逐渐降低,杯里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为水,导致杯里的气压减小并小于外界大气
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很难拧开杯盖。(2)
一种方法是在杯盖上垫上毛巾用力拧。这种方法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力。第二种方法是用比较尖的物体稍微撬一下杯盖,让空气进入杯里,增大杯里的气压,就可以很轻松地把杯盖拧开。这种做法的原理是向杯中灌气,使杯子内外的气压相当。
14.油锅里的油温度很高,水溅入锅内,因为水比油的密度大,水很快沉入锅底。又因为油温度很高,而且油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所以当冷水溅入热油锅时,会使水的温度迅速升高达到沸点而沸腾,锅底的水剧烈汽化,产生大量水蒸气而冲出来,发出“叭叭”声,于是出现了“油花四溅”的现象。
15.(1 防止电冰箱漏电时,造成触电事故。(2)它能够吸引冰箱铁质门框。(3蒸气
通过冷凝器时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液化。
16.⑴在公共场所内吸烟,由于扩散现象,烟会进入场所的所有空间,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⑵由于光的折射,看到的是池底较浅位置的虚像,形成池水变浅的视觉。
新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