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亭合是游仙区观太乡段家桥村的农民,几年前他将4名无任何血缘关系的老人接到家中赡养。当地敬老院修好后,他被推选为敬老院院长。现在,他将妻子也说服,给当地63名孤残老人当儿女,陪他们安度晚年。
照顾老人不辞辛劳
他给80余名老人当“儿子”
今年43岁的龙亭合,是观太乡段家桥村的普通农民。几年前,他路过孤寡老人刘定吉家时,看见老人一动不动躺在地上,他连忙背起老人叫车送进城里的医院。经过抢救和治疗,刘定吉最终脱离危险。养病期间,刘定吉只能吃些流食,龙亭合每天给老人熬小米粥,并把鸡蛋打碎加进去,以增加营养。怕老人噎着,每次喂饭时他总是慢慢地喂,等把老人喂饱后,自己才吃。经过龙亭合的悉心照料,刘定吉身体奇迹般地好起来,不但能正常吃饭,还能自己站起来独立行走。老人的康复给了龙亭合信心,他觉得自己有能力照顾更多像刘定吉这样无人照顾的老人。到2009年,龙家已接纳了4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
龙亭合的善良打动了村民。2009年,当地敬老院建成,大家一致推选他为敬老院院长。当地的一些孤残老人以及留守老人也主动要到他身边生活,将他当做自己的儿子。除过世外,没有一人愿意离开。前后有80余名老人在他这里生活,目前常住的老人为63名。
一心改善老人生活
他承包30余亩土地耕种
当上观太乡敬老院院长后,龙亭合心中有了一系列规划,但所有规划都涉及到资金问题。虽然敬老院可以从政府领取补助,但这些补助只能维持基本的开销,很难让老人们过上更舒适的生活。一定要让老人过上富足的生活——龙亭合心里暗暗较劲。
乡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家里的土地无人耕种,这些龙亭合都看在眼里。于是,他争取承包到33亩荒地,种上玉米、大豆、红豆、绿豆、辣椒、花生、土豆、茄子、豆角、西红柿……看到院长起早贪黑,老人们都呆不住了。体格好的也扛起锄头跟着龙亭合下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敬老院的生活在龙亭合的带动下有了起色。
敬老院就是自己的家
他让妻子到院里当义工
当了敬老院的院长后,龙亭合每天工作12个小时,家里全由妻子照顾。一开始,妻子不高兴。于是,龙亭合从敬老院回家以后,不管多晚,都会把家里的重活干完才休息。他的行为打动了妻子,在他的动员下,妻子到敬老院做起义工,给老人们洗衣服、做饭、喂饭、洗脚、擦身……夫妇俩很少在晚上零点以前睡过觉,都是把老人侍候好了,自己才睡。夜里龙亭合还会爬起来悄悄到各屋查看,看老人们是不是睡得好。
龙亭合真正把敬老院当成了家,把这里的老人当成自己的父母。四年来,没有节假日、没有双休日,他每天清晨6时准时起床,这里转转,那里看看。水龙头坏了,修理工是他;老人们吵架了,调解员也是他……在敬老院住了四年的李清福,说起龙亭合,满怀感激:“我活这么多年也没有儿女,自己又常年瘫痪,本来觉得生活都没有意思了,院长让我进了养老院,给吃给住,我们几个老人一起,生活有伴,有照应,又觉得生活有盼头了。”
(本报记者 同拥军 实习生 廖梦琦 文/图)
新闻推荐
在大雾天气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最好打开车上的“双闪灯”。因为按照规定,“双闪灯”就是在车辆、驾驶员遇到紧急情况时使用的灯光。在大雾天气中,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天气。雾天能见度下降,影响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