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该怎样解救“阳台男孩”

来源:北部湾晨报 2014-04-08 11:42   https://www.yybnet.net/

日前,媒体以《“阳台男孩”的家暴噩梦》为题,报道了成都14岁“熊孩子”阳阳的境遇:8小时被父亲殴打17次,后妈也连扇他耳光。他四季都住在比“宠物窝”还差的阳台,只有一草席。一年前,他辍学后,就再也没出过家门。

据了解,当地警方、妇联都已介入。妇联工作人员主要在讨论孩子做错事与父亲该不该打孩子,且要求孩子也要检讨自己错误。这结果让我很痛心,在父母虐待孩子既定事实摆明的情况下,还去强调孩子的错误,委实有些荒诞。试想,若孩子能吃饱,又何至于偷香肠吃?事实上,就算孩子“熊”了点,家长也无权让孩子置于近乎猪狗不如的生存境地。

“阳台男孩”的悲惨境遇,其实挺具代表性。在中国,家庭暴力频发,就因很多人认为打孩子是家务事,而不知《联合国儿童权益公约》规定,处理儿童问题,必须坚持儿童权益最大化原则。大家也许还记得美国电影《刮痧》:因孩子身上刮痧的瘀痕,被学校看成是遭到家暴的证据,从学校、社工、公益组织、警察乃至法庭,整个儿童保护系统马上就运行起来。

那么,又该怎样将“阳台男孩”从家暴噩梦中解救出来?要看到,今天虽然《刑法》规定有“虐待罪”,却是自诉罪,孩子不起诉,司法机关一般不会介入。尴尬的是未成年的孩子,又如何能意识到自己遭到了虐待,更不要说举证。就像那些被性侵的幼女,拿了“坏叔叔”的钱或者糖果,她哪里知道自己被“强奸”。

改变这种状况首先须改变的是法律,好在今年两会《儿童福利法》已进入立法程序。虽然立法需要时间,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和社会无法保护孩子。譬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北京感恩公益基金会正在农村和城市,通过公益项目的形式,在社区探索和建设儿童权益保护平台。他们建设社区儿童服务中心,展开儿童活动,观察儿童权益是否受到侵害,他们通过社区志愿者设立儿童安全主任,倡导邻里之间的相互守望,预防儿童权益侵害事件发生、干预和援助。

推动儿童福利立法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儿童权益,只有社会各方达成共识,才能让未来的法律在执行的时候更加顺畅。只有民间组织的事先介入、提出要求,政府才能不断调整,增加儿童权益保护的公共服务,才会让通过的法律有良好的执行的基础,儿童保护才不会落为空谈。 (才让多吉)

新闻推荐

别再让村民独吞“野蛮施工”的恶果

新闻回放:4月10日,家住钦州市钦南区尖山镇排榜村村民向本报致电反映,他们村的供水管道由于施工方的挖掘机没有按要求施工,将道路下的供水主管挖断,造成尖山镇排榜村、犁头咀两村的居民近20天用水困难,...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该怎样解救“阳台男孩”)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