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北京公布大气细颗粒物最新源解析三成本地污染物来自机动车

来源:桂林日报 2014-04-18 13:50   https://www.yybnet.net/

?汽车尾气成为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新华社发

这是上海市中心城区一景(4月15日摄)。

当日起,上海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改版,由原先的发布24小时污染平均浓度改为发布当前1小时实时浓度。据上海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以颗粒物当前1小时浓度计算实时空气质量指数,实现指数值与浓度值的完全同步,更符合公众的切身感受。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核心阅读

4月15日,北京市环保局局长陈添介绍了北京大气细颗粒物(PM2.5)来源的最新解析结果。

通过模型解析,北京全年PM2.5来源中,区域传输约占28%—36%,本地污染排放占64%—72%。而在本地污染源中,机动车占比高达30%以上。

北京市环保局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机动车、燃煤、工业生产、扬尘成为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主要来源。专业人士表示,治理大气污染,仍待有的放矢、联防联控。

北京大气细颗粒物三成来自外地传输

北京市环保局局长陈添介绍说,由于空气的流通性,北京大气中的PM2.5约30%来自于外地传输。他表示,空气质量是一个区域性问题,周边对北京市有影响,但北京市在区域内也是一个污染节点,也会影响别人,“要改善区域空气质量,需要大家共同为之付出努力,就是联防联控”。

陈添透露,从主要成分看,北京市空气中PM2.5成分主要为有机物、硝酸盐、硫酸盐、地壳元素和铵盐等,分别占PM 2 .5质量浓度的26%、17%、16%、12%和11%。

在北京的PM2.5中,70%是二次粒子,也就是说由一次排放的气态污染物在大气氧化过程中反应而产生的细颗粒物。陈添说,例如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中,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会转化成PM2.5。所以,从科学的分析来看,应该“先测成分再去推导原因,再去推导来源”。

源解析锁定四大污染源

按照环保部的部署,6月底前,北京、天津和石家庄要完成污染源解析。

北京最新的分析结果显示,在北京本地PM2.5污染中,机动车、燃煤、工业生产、扬尘为主要来源。机动车占31.1%,燃煤占22.4%,工业生产占18.1%,扬尘占14.3%,餐饮、汽车修理、畜禽养殖、建筑涂装等其他排放约占14.1%。这其中,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是综合性的,既包括直接排放的PM2.5及其气态前体物,也包括间接排放的道路交通扬尘等。

陈添介绍,以上结果是对北京过去一年半PM2.5的源解析,这一研究成果已通过环保部、中科院、工程院等单位的专家论证。

陈添强调,源解析是制订空气清洁行动计划的根本依据。“从来源来看,锁定机动车、燃煤、工业排放和扬尘,这四大块是没错的。”陈添说。

例如,冬春时节是北京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季节。今年至今已经出现了8次重污染过程,重污染天达23天。去年同期,北京出现了15次重污染过程,重污染天为31天。陈添介绍,这个季节容易出现重污染的原因,一是供暖季节污染物排放量偏大,二是气象条件影响。

关电厂退企业,大气治理需联防联控

围绕PM 2 .5的不同来源,治理需要采取不同举措。

机动车方面,陈添介绍说,目前对于高排放的黄标车实施了六环路内(含)以及城关镇限行的措施,实际上已经实施了“低排放区”政策,将来还可能进一步完善。同时,未来还将研究在已有低排放区的基础上征收交通拥堵费。陈添表示,2017年底,公共服务车辆使用新能源车力争达到20万辆,其中公交车使用新能源与清洁能源车总量预计在60%左右,出租车将更换1.5万辆,环卫车、邮政车预计达到50%。

燃煤方面,北京将关停四大燃煤热电厂,2016年底前建成四大燃气热电中心。目前东南和西南两座热电中心已投入运营,石景山正在建设的西北热电厂今年年底有望建成。

工业方面,去年北京市共调整退出污染企业288家。陈添介绍说,今年还将针对现存的污染企业进行调整和污染治理。具体来说,一是对于现存的高污染企业采取限期退出的措施;二是未来还将制定一批新的更加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三是今年1月1日起大幅提高了排污收费标准,增加企业排污成本。“今年计划再退出300家污染企业。”陈添说。

关于大气联防联控,陈添介绍,各个地区、各个部门要制定好自己的规划和措施,落实自己应该干的所有的工作。在“联”上面,要共同做好规划,互通信息。

陈添表示,PM2.5主要由人类的活动造成,他建议,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企业承担起大气污染的主责,市民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为减排作贡献。(《人民日报》)

应对雾霾需要全社会协力“整体性治理”

雾霾之于工业社会,正如水患之于农业社会,都需要全社会协力的整体性治理

“制度很重要”已成当前中国的共识,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继而屡屡成为关注焦点。近日北京传来消息,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一个月,该市环保系统已根据条例立案100起,处罚金额301.3万元。

参照伦敦摘掉“雾都”帽子的历程,比对美国“清洁空气”的记忆,我们可以说,雾霾治理有一个过程,急不得。不过,急不得,却也等不得。从史上最严条例到史上最严执行,从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国十条”到各地立下控制雾霾军令状,这些可贵的主动作为,不一定立竿见影就能让风烟俱净,却都是治理的必然过程。最终成效的取得,就在这一步一个脚印的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之中。

面对问题,坚定决心并着手解决,无疑能让公众更有信心、更多参与、更加支持。但城市雾霾的成因十分复杂,特殊气象、汽车尾气、燃煤供暖、秸秆焚烧甚至是居民炒菜做饭,都有“嫌疑”。这正说明雾霾只是“脸上的表象”,背后有着“肌体的病灶”。无论从其历史看——— 长期粗放发展的积弊,从其规模看——— 各地近两年来集中爆发,还是从其影响看——— 每个人都不可能生活在真空,治理雾霾都呼唤更为宏观的视野。

在“十面霾伏”“自强不吸”的揶揄中,2008年北京奥运时的蓝天记忆变得更为美好。当时,单双号限行、停止工地施工等运动式治理方式,在短期内成效明显。近日又有消息传出,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北京“奥运模式”再创新,更多强调与周边省市的联防联控。这体现了人们对环境治理的认识更进了一步。的确,哪个城市都不可能是一只大口罩,透进空气却又隔离污染。而在区域经济体中,环境容量如何、工业布局怎样,都是需要通盘考虑的事。有人说,长三角发展基本同步,珠三角则在一个省内,联防联控都比较好办,而京津冀却不仅涉及复杂的省际协调,更面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相比制定和执行史上最严条例,这确实是更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更宽的治理视野和更多的改革智慧。

而所谓联防联控,又岂止于地域之间?雾霾的治理,涉及从生产到生活方式的转型、涉及从经济到文化观念的变革,它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问题,也不仅仅是环保一家的事情。当发展呈现锦标赛式的竞争,怎样让各地愿意放弃自己的政绩去换取一片蓝天?当能源升级的需求与既成的垄断格局发生矛盾,如何拿出百倍勇气突破利益的藩篱?当汽车成为工业文明的象征,又如何引导众人更多利用公共交通以减少排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肯定要包含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内容,这必然不是零敲碎打、一鳞半爪的事。可以说,公众对雾霾消散的期盼,与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期盼,在本质上可谓一致。

有学者认为,传统中国是一个“治水社会”,农业生产的需要、大江大河的泛滥,让整个社会必须团结协同、整合资源来兴修水利、减少水患,国家因而产生,文明因之演进。雾霾之于工业社会,正如水患之于农业社会,都是一种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需要的是全社会协力的“整体性治理”。当前,我们已经累积了相当的资本、技术、人才和制度等治理资源,已经具备在国家内部地区间实现差异化发展来实现整体治理的条件。如果能以雾霾为突破口,破解发展与环境的考题,无疑将成为中国为人类文明所作出的新的更大的贡献。(《人民日报》)

北京将对交通“污染大户”进行更严格管控

从4月11日开始,北京将调整部分机动车的交通管理措施,主要将针对载货汽车、黄标车等交通“污染大户”进行更严格管控。

为改善首都空气环境质量,有效降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北京市交通委、环保局和公安交通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对部分机动车采取交通管理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决定从2014年4月11日起,对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道路上行驶的部分机动车的交通管理措施进行调整。

据介绍,此次《通告》是对现行机动车交通管理措施的梳理和完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变化。一是每天6时至23时,北京市载货汽车的禁行范围由四环路(含)以内道路扩大为五环路(不含)以内道路。五环路主路禁止核定载质量8吨(含)以上载货汽车通行的时间,由每天6时至22时调整为每天6时至23时。每天6时至24时,外省、区、市载货汽车的禁行范围由五环路(含)以内道路扩大为六环路(不含)以内道路。

二是黄标车禁行范围在六环路(含)以内道路的基础上,增加了远郊区县城关镇主要道路,且自2015年1月1日起,禁止外省、区、市黄标车进入北京市行政区域内道路行驶。另外,北京市黄标车的尾气排放检测由半年一次缩短为3个月一次,检测时间按照车辆注册登记对应月份进行。

另外,北京将取消长期进京通行证,同时外省、区、市进京载客汽车的限行措施维持不变。(据新华社)

中央着手解析雾霾成因治霾或成可能

记者了解到,中央部委层面对于“雾霾”污染的源头研究工作,已经展开,有望逐步揭开“雾霾”的神秘面纱,这一重要研究手段,就是源解析。

在此前举行的《清洁空气研究计划》启动会上,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坦言,“底数不清、机理不明、技术不足”是制约中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瓶颈之一,首要工作就是搞清污染“元凶”。

“只有摸清产生雾霾的主要因素,治理才能有的放矢。环保部推开源解析就是力图使分析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环保部监测司司长罗毅介绍说,做雾霾的源解析,需要一年以上时间的监测,获取大量的监测信息,要做大量的源分析,需要选择合适的点位进行长期的观测和监测。

国务院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加强灰霾、臭氧的形成机理、来源解析、迁移规律和监测预警等研究,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近来中国多地多次发生大范围的空气重污染,社会高度关注。“霾祸”元凶困扰大半个中国,人们不禁追问:空气重污染究竟从何而来?被认为污染祸首的PM2.5,其真正来源又是什么?

很长时间来,这个治污的基础性问题,始终众说纷纭。譬如,有研究成果称,机动车尾气的PM2.5贡献只有4%,引起广泛争议。

长期以来,雾霾从何而来,众说纷纭。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源解析工作难度极大,采样范围的大小,研究时间的长短都可能影响其精确性。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说,一份具有参考价值的源报告必须基于常规性、持续性的监测数据和解析,但目前国内真正能做到每日采样分析的城市寥寥无几。

柴发合说,按要求,每天都要采样,再进行分析,最后再进行数据处理,才能科学确定来源,但是我们现在往往都是典型时段采样,导致分析结果可能偏差,污染源的判断也不够准确。

中国很多地方的空气都出现了“霾症”,但病灶各不相同,没有一份基于本地情况的,清晰的雾霾“源报告”,就好像治病找不到病因,对症下药无从谈起。

按照目前公认的说法,工业污染、燃煤排放、汽车尾气、道路扬尘乃至做饭的油烟、街头的烧烤,都是PM 2.5飙升、雾霾频发的元凶,可究竟哪一个是“主要矛盾”,却有着诸多截然不同的说法。

为了防范由于污染源头不清造成的认识混乱以及治理资源浪费,环保部已开始部署污染源解析工作,并且有步骤推进。

根据环保部的要求,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今年要尽快启动源解析研究,北京市、天津市和石家庄市要在今年上半年前提交初步研究成果,其他地方也要在今年年底前提交源解析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据介绍,长达10年的上海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已取得初步成果,并在治污中得到有效应用。

上海市环保局总工程师伏晴艳说:“为了定性或定量识别大气颗粒物来源,上海逐步构建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与源谱,探索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方法,在常态源解析和重污染快速源识别两个方面均取得进展。”

“常态源解析初步揭示PM2.5来源,得出空气中PM2.5本地人为污染排放贡献占八成,交通和工业是重头,基于此,上海制定了180多项有针对性治理措施。”上海市环保局负责人透露。

吴晓青说,对于源解析的结果,各地要组织专家认真分析论证,以权威、科学的方式进行发布,并组织专家做好深入解读,引导公众正确认识。

(新华网)

新闻推荐

酒驾摩托车司机“撞车”后酣然而睡

本报讯(通讯员李永勇记者陈静)“你们赶紧过来,这个司机躺在路中间动弹不得,估计伤得不轻。”4月21日晚,龙胜交警大队接到群众报警电话。等民警到了现场才发现,原来这位糊...

相关新闻:
阳光下的小红花2014-04-26 11:05
猜你喜欢:
评论:(北京公布大气细颗粒物最新源解析三成本地污染物来自机动车)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